卻說鄒媛軍一路往宛城來,行了大半日,眼看就要出了洛陽地界,天氣炎熱,和北方陰雨截然相反。
雖是四月天卻又熱又渴,鄒媛回顧大軍,見軍士都因口渴,行軍也疲乏,甚是焦急。
副帥顏兒曰:“姐姐,這一路行來,沿途荒涼,也沒有喝水的地方,兵士們都很渴啊,影響行軍,也影響戰鬥,如之奈何?”
鄒媛自己也渴,所帶水也喝完了。突然心生一計,說:“顏兒妹妹,我記得幾年前,去過宛城,經過下湯關的時候,那裡有一大片梅林,現在這個季節雖然還不成熟,但是青梅又酸又甜,那滋味,難於言表啊。”
聽她一說,顏兒頓時只覺得口中生津,不再那麼渴了。問:“姐姐說的是真的嗎?”
鄒媛也是情急才撒謊,便說:“當然是真的,你快跟兵士們說,讓大家加快步伐,到前面梅林採摘青梅解渴。”
顏兒便傳下軍令,說前方不遠處有梅林,大家加快步子可以在天黑前到達,到時將可以採摘止渴。
兵士們聽說後,都充滿活力起來,也加快了行軍速度。
自此,成語望梅止渴便由鄒媛處生出典故傳播下去。
殊不知這個成語原來的典故是由曹操所創,原史中,是曹操徵張繡,生出了這個成語,可是劉協改變了歷史,徵張繡的不是曹操,而是張繡的嬸嬸鄒媛,望梅止渴的成語也就由鄒媛創造了出來。
事後,鄒媛向劉協說起這個典故來的時候,劉協不由的哈哈大笑,眾人不解其意,劉協心中卻暗自得意,心想如果曹操知道此事,是不是會氣死?
卻說鄒媛領一萬精銳,近黃昏的時候,來到下湯鎮,有斥候報來,前方不遠處有一水庫。眾軍士正在口渴,鄒媛便領軍來至水庫,人馬都喝飽了水,各自裝滿水袋,頓時,全軍都精神倍增,不再疲倦。
根據斥候偵查,前方不遠處就有一個關口,名曰下湯關,守關將領乃張繡部下雷敘。過了關有一個小鎮,就是下湯鎮了。
漢軍飲水的時候,雷敘便派斥候下來打探,看到漢軍人多,且都是精銳,也不敢下來,便死守在關上。
喝完水,大軍繼續前進,馬上鄒媛曰:“妹妹,這楊梅恐怕是吃不到啦。”
顏兒笑曰:“水都喝飽了,這可比吃楊梅更舒服啊。”
鄒媛嘆道:“我也是沒辦法,只能騙大家說有梅林,我想這一路行軍,前方總該有水源吧,還好,終於找到了這個水塘。”
沒多久,來到是下湯關前,鄒媛居中,顏兒在做,馬超馬岱在右。鄒媛命落日弩準備。
此次帶一萬精兵討伐張繡,其中弓騎兵五千,弓步兵四千,器械兵一千。其中器械兵掌落日弩二百具。
弓騎兵在前,弓步兵居中,後方是器械兵,架起二百張落日弩,搭上火流星,只等令下,就發射火流星破城。
鄒媛曰喊來兩個健壯軍士,然給他二人喊話。軍士便按照鄒媛的命令對著城關喊起話來:
“關上守將,速速獻關投降,可免其一死!否則破關之時,便是爾等葬身之時!”
守將雷敘站在關上,哈哈大笑:“我在此守關,你等儘管來攻,想誘我出戰,休想!”
鄒媛親自喊話:“關上可是大將雷敘?請聽小女子一言。張繡造反,陛下並不放在眼裡,只派我等女流孩童來征討,你如連我個女人都害怕,我勸你還不如回家伺候老婆帶孩子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