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立的人多,這是他的優勢,但同樣也是劣勢,一幫沒有經歷過殘酷野戰計程車兵真的要是被拉到了戰場上,跟一幫身經百戰視死如歸的精銳拼殺,能不能撐得住,宋立真是沒有多大的信心。
只要有一個地方出了問題,無論是崩潰還是逃跑,很有可能就會出現連鎖反應,最終結果就是兵敗如山倒。
起初宋立的確是很擔心這樣的問題,他甚至開始在想如何避免這樣的事情發生。
但是現在,看到了正義盟送來的情報,宋立的這個擔心馬上就沒了。
原因很簡單,宋秋明似乎並沒有打算跟他在野外作戰的打算,或許是忌憚宋立的赫赫威名,生怕不是對手,也許是擔心宋立手裡這三十五萬人馬太多,他那二十萬人吃不下,又或者是還有著別的什麼的意圖,總之,宋秋明在離開了帝國五百里後,在一個叫做鎖妖關的地方停了下來,並且開始積極備戰。
鎖妖關跟宋立之前起兵所在的石鼓城一樣,都是戰略要地,其原名本來叫做鎖鑰關,意思是說這裡就如同一把鎖子一樣,將進入帝都的要道鎖住,只不過老百姓們以訛傳訛,就變成了鎖妖關。
這座雄關從東到西共有五十里左右,正好鑲嵌在兩條狹長的山脈之中,正好堵住了去往帝都的唯一一條路。
如果不走這裡,宋立想要繞過兩側的山脈的話,最起碼得多走一千多里,等到了那個時候,怕是黃花菜都要涼了。
從這一點上來看,宋秋明把鎖妖關當成此次跟宋立交鋒的地點還是相當有眼光的,首先,這裡一直都是戰略要衝,是帝都的外門戶,歷代皇帝只要一登基,都必然會大修此處,這都已經快成了聖獅帝國曆代的慣例了。
在這樣的不斷修繕維護之下,鎖妖關的防禦體系絕對是非同一般,那真是雄鷹飛不過,神仙也發愁。
守住了這裡,宋秋明就處於了不敗之地,他不怕跟宋立耗著。反正他穩居高城,手裡又有二十多萬兵,糧草什麼的也夠用,耗上個三五個月他是一點問題都沒有。
但是宋立就未必有這樣的耐心了,從這個角度上來看,無論怎樣,宋秋明都是佔據了不敗之地。
其次,宋秋明很清楚現在宋立的處境。
自古到今,造反從來都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天時地利人和一樣不少,現在來看,宋立似乎樣樣都佔全了。
但是如果他宋秋明卡住了鎖妖關,那麼就把宋立逼到了一個左右為難的地步。
要不繞道,那樣就得走冤枉路,也浪費時間。要麼就留下來攻城,同樣還是得浪費時間,並且還得搭上不少的人命。
不管宋立怎樣選擇,最終都必然會損耗大量的時間。
而時間這種東西是寶貴的,尤其是造反的時候,早一天和晚一天的差別可能就是成王敗寇。更何況有了鎖妖關在手,宋秋明能夠把其擋在外頭的時間就不只是一天兩天了。
時間拖得越久,聖皇那邊就可以更加從容的佈局,到時候平滅叛亂的勝算就越大。
而另外一方面,宋立這邊也就更加沒有了勝算,第一天時就滅了,他進不了帝都也就談不上什麼地利,時間久了,他的盟友不免人心浮動,到時候人和也就沒了。
三樣都沒有,想要造反成功,那絕對是比登天還難。
宋秋明有了這樣周詳的考慮之後,這才打算死守鎖妖關。他就是要把宋立黏在這裡,讓他進退兩難。
只不過宋立卻並沒有這麼想。以他的才智和眼光,不能猜出來宋秋明的打算,只不過同樣的事情在不同人眼中卻有著不同的觀點。
對於宋立來說,宋秋明卡住了鎖妖關,看起來是一箭雙鵰,既堵住了自己的路,同樣也給聖皇的反擊爭取了時間。
但是反過來說,宋秋明也因此而徹底的放棄了他自己的一大優勢,那就是那二十萬精銳的野戰實力。
守城這種事情,其實並沒有多少技術含量,只要是指揮官不犯傻,那麼守城的無論是普通老百姓,還是璞同士兵又或者是精銳其實區別並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