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石呈珠狀,圓潤之極,表面刻著繁複的紋路。
百里夜曦見她手中之物,眉毛一挑,“蓄靈珠?”
虞夏點了點頭,對兩位道人道,“這玉石是方才問文大人拿的,兩枚珠子沒有任何差別,二位可以先查驗一番。”
兩位道人不明所以,聽她這麼說,還是依言將蓄靈珠接了過來。
“這珠子……”兩位道人驚異地對視了一眼。
玉是金絲黃玉,質地溫潤,有包容之德,質地尚可卻不算上乘,文贇得了一小塊石料本打算找匠人刻個小掛件給女兒敏敏帶著玩的,見虞夏開口討要,毫不猶豫便給了她。
珠子上的紋路看似雜亂的,但細辨之下,似是一圈一圈的旋渦向內環繞,紋路彷彿活了過來,在玉珠表面隱隱流動。
道門中人大都接觸過符籙,並親手繪製過不少。符籙本身便種類龐雜,紋路繁複,又需要暗合道法,不是隨隨便便就能畫成的。
所謂“畫符不知竅,反惹鬼神笑;畫符若知竅,驚得鬼神叫”。
畫符的方法成百上千,有的要掐訣存想神靈隨筆而來,有的要步罡踏斗念動咒語……便是在鋪紙研墨、運筆等方面都十分考究,其程式之複雜、方法之繁瑣,難以盡數道來。
可以說每一張符籙,都蘊含了玄師的寶貴心血。
而將符紋改良刻到玉珠之上,更是一件難上加難的事。
玉之一物,身為天下石之精華,天生便帶有獨特的磁場,具有祛邪避兇的功效。而玉珠,則帶圓融之道,可以很好地將各種能量吸納轉化。
若是能將符籙之道用於玉珠之上,那麼,符籙的效果便會增強數倍。
尋常符籙分符頭、主事神佛、符腹、符腳、符膽五要素,就好比人體相應的部位,對整體都十分重要,但其紋理流動規則都是有跡可循的。
而將紋路刻到玉珠之上,頭一條,與人體相對應的陰陽均衡的法則便被破壞了。
道門之中講究陰陽相合,《易經》曾言:“一陰一陽之謂道,繼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
天一坎數,由一生二,陰陽合德,不可偏廢,陰陽失衡,則道難成。
所以古往今來,沒有人能夠將符紋刻到玉珠之上使用。
而此刻長川二人手上的兩枚珠子,卻是實實在在地存在著元氣波動。
那便說明,有人成功解決了橫亙在玄師面前千百年的問題,將符籙的紋路,經過加工,刻到了玉珠之上。
饒是他們九霄上清宮,人才輩出、奇珍異寶無數,也未曾見過有人能使出這般手段。
這怎能叫人不驚異?
“虞姑娘,可否告知,這珠子,是何人所刻?”
年長些的道人斟酌著問虞夏道,兩隻眼睛緊盯著虞夏看。
周圍其他道士察覺到了這邊的動靜,見長川二人神色奇異,也開始聚過來看。
“這珠子,真叫人給刻出來了?”
“符籙紋理刻於玉珠,妙啊!”
“取法圓融之道,方能變化無窮……今日竟叫我親眼瞧見了,祖師爺誠不欺我!”
……
饒是一貫淡然出塵的九霄上清宮道人,見到這兩枚玉珠,也抑制不住激動的神色。
百里夜曦將眾道人反應看在眼裡,不屑地撇了撇嘴,還道門之首呢,也不過是些大驚小怪的淺見之徒。
“這珠子是她親手刻的。”百里夜曦不等虞夏回答,直接伸手指了指她,回答先前年長道人的問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