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於將診所開在其他地方,張坤也有所考量。
首先,診所的地方不能太小,雖然政策上規定,診所面積只要在四十個平方以上就可以了,但張坤並不想委屈了自己,所以在張坤心裡的理想大小,差不多就是兩間門面房到三間左右。
當然,如果再大點也無所謂,最好是能獨門獨棟,整個房子的租下來,不用與別人合用。至於房子大了租金也就多了,這個並不在張坤的考慮範圍之內,張坤雖然不算有錢,但也不缺這點。
然後,診所的位置不能離外婆家太遠,越近越好,最起碼,不能超過一里的範圍,太遠了,就和當初張坤的設想有違了。
帶著這幾點考量,張坤在整個村子裡轉悠了起來。
外婆家所在的地方是太仙鎮興旺村,整個村子佔地面積不小,有近一平方公里,約百來戶人家,人口近六百多人,不過其中年輕人大多數在外地工作或者經商,留在家裡的大多是老人和孩子,常住人口也就兩百來號不到。
因此村裡的房子不少,還有不少是空房,也就是一家老小全部外出打工或者經商的,家裡房子就空置了,這樣的房子,張坤如果願意租,想來很多人還是願意租的。
畢竟沒個人在家,房子空著也是空著,租出去多少還有點房租。而且房子一年到頭空著也不好,沒人氣,還容易遭賊,如果家裡能住一兩個人,那自然再好不過了。
不過張坤轉了轉,卻並沒有找到合適的地方。
房子多是沒錯,而且也有不少空著的,但大多數都是老式的土磚瓦房,甚至還有黃土泥磚堆砌起來的黃泥房子,太過老舊,要不就是佈局太小,不適合改造。
而如果想要動佈局,就必須要房主人回來,那樣又太過麻煩了,張坤討厭麻煩。
就這麼的,張坤一路在村裡閒逛著,這家看看,那家瞧瞧,順便和村裡老人聊聊家常,然後慢慢就走到了村口,只見張坤陡然眼角一愣。
一棟大門緊閉的小兩層,三間門面房,大門方向貼著白色的瓷磚,左右兩側刷著水泥,大門上還掛著一塊匾子:興旺村村民議事廳。張坤眨了眨眼,然後快步小跑了過去,湊在小兩層的窗戶上朝裡面望去。
一樓是整個打通的樓層,進深沒多少,但勝在三間門面寬度不小,粗略望去,差不多有近小一百來個平方,而且牆壁上粉刷著潔白的牆漆。
房間裡放置著一些桌椅板凳,雖然不整齊,但也不算凌亂,右側還有一個小樓梯通向二樓。
房子很新,如果張坤沒記錯的話,應該就是大前年蓋好的,三年不到。記得當初建造的目的,就是為了讓村民們有個地方,聚集一堂,說村情,聊農事,談村務。
村裡自己出一部分錢,然後向鎮子裡申請了一部分,就這麼蓋起來了。
初開始的時候,張坤記得大家還十分的熱情,畢竟是個新鮮事物,奈何時間長了,慢慢就流於形式了。
一個不到七百人的小村子,常住人口不到兩百人,能有多少事?
慢慢的,新鮮勁過了,這議事廳也就荒了,不到一年的時間,這議事廳基本上就再也沒開過了。
後來這議事廳還被村裡租了出去,給做了個小商店,賣點日雜什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