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銅器這一塊在文物古玩研究中算是一大類,但同時也是非常小的一類。
說其大類,是因為其傳世極多,而且在中國歷史上,佔據了相當重要的地位。甚至在某段歷史時期中,青銅器甚至是當時的鎮國神器。
而在後來,青銅器漸漸應用廣泛後,慢慢變幻成了兵戈、禮儀、樂器、祭祀、器皿等等等等,可以說在中國歷史考古中,青銅器是絕對繞不開的一環。
但是說其是非常小的一類,則是因為《文物法》。文物法上特別強調了,漢代以前的青銅器全面禁止交易。
而現今流傳的青銅器大部分都是出土文物,可以說百分之九十五以上,都是漢代以前的,這幾乎就相當於禁止交易青銅器了。
雖然不敢說這條禁令一出,就絕對禁止了青銅器的交易,但是,最起碼光明正大的交易是絕對不可能的,比如說上拍賣會什麼的,根本就沒哪家拍賣會敢收。
當然了,私下裡的交易不可能絕對禁止,但是,如果不能上拍賣行,甚至買回來以後都不能拿出去炫耀,那買回來青銅器幹什麼?甚至想要光明正大擺家裡當裝飾都不行。
漢代以前的青銅器被定義為國家一級文物,是不允許私人收藏的。
這樣的情況下,真的把大幾百萬甚至上千萬的東西買回來,然後藏地下室,永遠不能見光?
那還搞個毛。
因此,文物法關於青銅器的禁令一出,國內青銅器的交易量瞬間大跌到谷底,除了極少數確實是十分鐘愛的收藏玩家外,幾乎很少人會碰青銅器了。
而沒有買賣便沒有了……研究的動力。
這都青銅器不能交易了,撿漏的機會也就沒了,甚至連光明正大拿出來把玩的機會都沒有,那還研究個屁啊。
所以,在現今古玩行當中,青銅器這一類,真的是屬於十分小的類別,研究的人很少,除了那些真正的考古專家,為了研究歷史之類的,比如溫志明。
而齊向陽為什麼會一開始接觸的是青銅器呢,這說起來還要算的上是“家學淵源”。
這齊家三兄弟以前是幹什麼的,潘家園出了名的青銅器仿製做舊高手,二十多年前,文物法中還沒有青銅器相關禁令,那時候青銅器的交易可謂如日中天,齊家三兄弟“出土的青銅器”,起碼佔據了潘家園近十分之一的數量。
而想要仿製青銅器,那麼最起碼對青銅器要有深刻的瞭解,所以,為了仿製,齊家三兄弟對青銅器的研究可謂十分透徹,家裡也存放著許多有關的書籍。
這也是齊向陽家為什麼有那麼多古玩珍藏書籍的原因,甚至現在齊家很多書,在外面都是十分難以買到的,屬於真正的典籍。
也就是捨不得出手,否則光那些書加起來,賣個幾萬十幾萬的都沒問題。
一本馬成元主編的《商周青銅器》,還是第一版,你要說拿出去賣個一兩萬也許不可能,但出個五千,絕對大把的人要。
所以,綜合齊向陽的自身情況,姚志平和張坤決定,對齊向陽的教學,便從商周青銅器開始。
雖然學習這個不能讓齊向陽在古玩圈子裡撿漏賺錢什麼的,但是對姚志平來說,卻是對齊向陽一個摸底的過程,看看齊向陽的學習接受能力,還有品性什麼的,這樣才好安排後面的教學任務。
於是,張坤帶著齊向陽在吃過午飯後,便直奔故宮博物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