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開了燕京博物館後,張坤先是去還了租賃來的電動車,然後便回了四合院。
張坤到家的時候已經快要中午了,齊向陽老實的坐在書房裡看書,別說,看的好像還挺起勁的,就連張坤回來的腳步聲都好像沒有聽到。
等到廚娘大嬸做好午飯,張坤招呼著齊向陽一起吃了,便開始考慮起了教學問題。
這做老實嘛,張坤還是頭一回,別說是張坤了,就算是姚志平都是第一次,他在生的時候,就顧著鑽研那些文物之類的東西了,從沒帶過徒弟。
就算偶爾教過侯保國一些東西,也大多是在交談中,自然而然帶出來的,從沒有真正研究過如何傳道授業解惑。
最後張坤和姚志平商量了一下,也別說什麼怎麼學怎麼教了,玩考古鑑定這一行,最重要的就是眼力兩個字,得,咱就先讓齊向陽練練眼力先。
這眼力怎麼練?無他,多看也。
看什麼?當然是看真品了。
古玩行當裡有一句話是這麼說的,好眼力都是素面朝天的古玩精品喂出來的。
所以想要有一副好眼力,狠眼力,那麼要做的就是多看,看真品,看精品,然後透過不斷積累真品古玩的各種資訊量,來達到練就一副好眼力的目的。
而想要多看古玩精品,這在以前古代古玩圈子裡很難的,因為古玩的價值,一般都是非比尋常的,通常都是隻在某一個圈子裡流轉,普通人是很難看到的。
但是到了現代,這博物館不說大街小巷的,但基本每個省份都有不少,尤其是燕京,作為一國首都,大小博物館就有十三家。
那些價值萬千的古玩藏品,簡直就和燈下美人一般,玲瓏剔透的擺在大家眼前,花點小錢,買個門票,那是隨你怎麼看。
別說那十三家博物館,只要能把其中一兩家的藏品看個通透,這眼力勁也就練的差不多了。
於是張坤和姚志平一商量,得,就逛博物館吧,然後兩人將目的地定為故宮博物院和中國國家博物館,這是燕京,甚至整個中國最大的兩家博物館,如果能把裡面的東西研究透徹了,齊向陽估計也就能出師了。
至於排名第三的燕京博物館,這已經被張坤排除在外了,溫志明可是在那的,張坤可不想上門找什麼黴頭。
即使溫志明理論上應該什麼都不知道,但是張坤本能的不想接近那裡。
和姚志平商量結束後,張坤便招呼著齊向陽,然後開始了教學第一站,故宮博物院。
然後教學型別張坤也選定了,就先從商周青銅器開始吧。
記得剛和齊向陽接觸的時候,張坤在地上撿了齊向陽一本書,便是《商周青銅器》,而且後來張坤偶爾翻看了一下齊向陽家的藏書,其中大多都是和青銅器有關。
所以齊向陽以前看的最多的也是這一大類,於是姚志平決定,就先從商周青銅器這一類別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