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過小劉遞來的三十倍放大鏡,侯保國再次低頭打量起了手上的玉佩。
玉佩是戰漢常見的青花料,玉質較差,還有些石性,一面青花較重,基本呈現灰黑色。另一面則是乳黃色,正反兩面顯露著明顯的色差比。
但同時整塊玉佩製作工整,拋光打磨精細,邊緣處也十分鋒利,看得出,製作這枚玉佩的工匠確實是用了心思。
然後玉佩表層一股黏糊糊的黑油泥,兩邊也都有些小磕碰,這是做舊時的常規表現。
最後則是玉佩的開孔處,侯保國推測是以管鑽再敲斷的加工方式,不過這也是侯保國懷疑的第二處,開窗邊緣涇渭分明,玉佩表面沁色厚重,而打孔內卻和新的一樣。
至此侯保國便有了大概的印象:工仿漢,玉煮蠟,皮殼做舊。
而這也和侯保國的第一印象完全一致,不過想起剛才張坤說的話,侯保國拿起三十倍放大鏡,再一次仔細觀察了起來。
看了一會,侯保國一抬手:“棉布。”
夥計小劉立刻掏出早已經準備好的棉布送到侯保國手裡。
拿過旁邊小劉遞過來的棉布,侯保國小心的擦拭了一下玉佩表面,頓時一陣琉璃光顯現。
侯保國面色開始微微凝重,然後拿著棉布的手越來越用力,很快,原本純白無暇的棉布瞬間黏上一層黑乎乎的油泥。
這時候小劉適時的遞上強光燈,侯保國接過照了照,只見玉佩邊緣處微微透光,而中間則依舊黑乎乎一片。
侯保國放下強光燈,繼續拿起棉布,用力擦拭。
五分鐘後,侯保國手中的玉佩已經開始微微泛起了蠟質光澤,玉佩的工痕也已經能用肉眼觀看了,再看侯保國手上的棉布,此時已經烏黑一片。
此時,侯保國繼續拿起強光燈照射,玉佩中間開始微微透光。
侯保國拿起旁邊三十倍放大鏡,仔細研究起了玉佩上的工痕,只見比頭髮絲還細的工痕上有轉接刀的痕跡,轉彎處不是一刀下來的,而是多刀組合轉彎。
看到這裡,侯保國臉色終於變了,越發的凝重,然後頭也不抬的招呼著:“八十倍放大鏡。”
小劉一愣,然後想也不想的快步朝著店鋪後廂,找出八十倍放大鏡,送到侯保國手中。
侯保國換上八十倍放大鏡,然後繼續看著玉佩上的工痕。
有了八十倍放大鏡,侯保國看的越發清晰。工痕沒錯,然後再看玉佩龍首上方,兩邊都有清晰的開孔,然後開孔處在放大鏡下,更加顯得輪廓分明,而且邊緣處有十分鋒利的感覺。
侯保國腦海裡快速轉動,過了好一會兒,侯保國再次招呼著夥計:“拿84消毒液來。”
只見小劉快步跑進後廂,過了一會,便端著一盤調配好的84消毒液走了過來。
侯保國連手套都不帶,直接手拿玉佩浸入84消毒液中,然後手指一處一處,在消毒液中擦拭著玉佩每一個角落。
十幾分鍾後,侯保國將玉佩拿出,然後放入清水中洗淨,再用新的棉布擦拭乾淨。
這時候玉佩表面已經基本上沒有黏糊糊的黑油泥了,不說煥然一新,但起碼也是清爽乾淨,侯保國拿起強光燈照了照,已經能夠完全透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