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憑什麼鑑定文物?誰來鑑定一下他們的資質?
現在只要花點所謂的‘鑑定費’,什麼樣的鑑定證書都能開出來!
關鍵是這些‘專家’的資質那也是五花八門,去上個‘玉器短期培訓班’、‘鑑賞班’、‘興趣愛好班’之後出來就敢自稱專家!還有那些在文物機關做行政工作的,工作時間長了混個副研究員之類的職稱後就敢跑到文物市場上鑑定賺錢了,而且那叫一個吃香!
其實華夏從2003年開始,就確定了文物鑑定師的職業標準,從事這個行業一定要有資格證,但是到了今天,全國有資格證的鑑定師,不超過一百人!剩下的那上百萬鑑定專家,全都是特麼的騙子!
想成為一個頂級鑑定家,必須見過大量珍品!比如鑑定傅抱石的專家,就要了解傅抱石不同時期不同風格的所有作品,那才只是鑑定他一個人的作品而已;鑑定瓷器?不同朝代的瓷器差距就十分大,看得懂明清瓷的未必能看得懂高古瓷就像國家博物館裡的那些研究員,都是專項的:瓷器研究員、錢幣研究員、書法研究院、繪畫研究院等等。
結果現在市面上的鑑定專家呢?同樣的一件作品十個專家能出具九個不同的證書!而且那些專家壓根就不細分門類,都是統包統攬的‘全能人才’。
這樣的鑑定環境下有誰敢信專家的話?
所有的鑑定專家都有看走眼的時候,這也就給了那些所謂的‘鑑定專家’睜著眼說瞎話的理由。為了賺錢沒他們不敢做的事情。就像‘金縷玉衣’案子,當年去參與鑑定的五人全部都是華夏最頂級的
鑑定專家,甚至包括了X宮博物院的副院長,收了錢後直接給假金縷玉衣估價24億,騙了國家數億資金,事情發生之後,這些專家簡簡單單的一句‘看走眼了’就沒事了,除了一位死了,其餘的四位依然活躍在發家致富奔小康的路上。
而且現在還養成了一個行業潛規則,那就是‘看破不說破’,明知是假的東西也不能直接說破,都是‘你好我好大家好’,誰知道你一個鑑定能給自己招惹多少敵人呢?
就像華夏玉石類鑑定專家王敬之曾經給川省一個傢俱商做鑑定,那傢俱商花費一億買來的收藏品,而且都是經過專家鑑定的,多沒有少沒有,竟然沒有一件是真的!王敬之告訴了這個傢俱商真相後,等於同時砸了一群‘專家’的飯碗。
有人說什麼在這方面我們比西方差太遠了!
他們的鑑定師都要持證上崗,而且專業上分的很細,要按照時期、國家和類別等來細分,比如說古董藥粉古羅馬、古埃及等等遠古時期的文物,還是文藝復興時期的,還要分東方的還是西方的,是鑑定瓷器的還是青銅器的,那是非常的細緻。
而且還有法律要求,如果鑑定錯了那些鑑定專家也是要賠錢的,還要追究到底是故意鑑定錯誤還是看走眼了。一些保險公司也會介入鑑定擔保工作。都說華夏人重視名聲,起碼在這個行業裡,華夏比西方差太遠了!
而且西方的文物那是真正做到的‘傳承有序’,每一件拍賣品經歷過那些拍賣,原來主人是誰,當年的拍賣價格是多少等都會記錄在案。這也就是為什麼那麼多華夏收藏家明知去外國拍賣價格會高很多也會出去拍賣。
實在是讓假貨和國內的那些專家給坑怕了!
不過事實上是:70%以上海外回流的字畫都是贗品,因為只有像嘉德、瀚海等在國外設有機構的大拍賣行標準的海外回流字畫才有可信度。
“蕭老闆,這可怎麼辦?”陳澤濤趕緊問道。
蕭鵬聳肩:“報警唄。你放心好了,也算這傢伙倒黴。騙到了咱們劉院士頭上,‘朝中有人好辦事’!你們想啊,假如一個又一個騙子,他騙了孫爺爺和騙了一個平頭百姓能是一個結果麼?劉老,你就去報警,我去找鵬程幫幫忙,這事你就別擔心了,不會有什麼損失的。話說你怎麼能上這樣的當?你也不是個對古董感興趣的人啊?”
劉院士嘆口氣:“蕭老闆,不怕你笑話,這在你這裡待的久了,看著你有那麼多好物件,也想給孩子留幾件東西。這個東西又不貴,就想撿個漏,花錢拿下來了。”
蕭鵬無語了。又是‘撿漏’,華夏人最喜歡的倆字就是‘撿漏’,好像一個個的都把‘貪小便宜’融入骨頭裡了。
這有一個算一個,所有的騙子都是抓住人們貪小便宜的心裡。沒有一個例外。
就連劉院士這樣的學者也不能免俗(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