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盛世的古董,亂世的黃金’,現在華夏就是一片盛世,所以現在人們只要有點閒錢,都想搞點古董作為收藏增值。
其實這真是個誤區,並不是所有的古董都有足夠的增值空間的。
就像蕭鵬搞來的那麼多海撈瓷放在廚房裡當餐具用,一方面是東西太多了,另外一方面就是增值空間並沒想象中那麼高。
真為它們建個博物館儲存著?不划算啊!
而且一件同樣的藏品,在所謂的‘名家’手上和在普通收藏家手上,價格是不一樣的,哪怕是普通藏家的藏品比那些名家的藏品要好,‘名家’藏品也要比普通藏家的價格高出一大截去。
舉一個簡單的例子,星條國藝術古董商安思遠號稱‘明朝之王’,他死後收藏的明清傢俱送去拍賣,最後成交價是同類藏品的十倍以上。而導致這一切的原因是‘傳承有序’。
所謂的傳承有序就是指一件藝術品從‘出生’到現在,中間什麼時候在誰手裡,什麼時候在哪裡都有明確的文字記錄或者文獻記錄證明才行。
特別是經歷了‘金縷玉衣案’、‘徐悲鴻假畫’等一系列騙局之後,現在藝術品投資收藏的首要條件就是:真實!
畢竟現在造假手段真的是太多了。
就拿那塊所謂‘翡翠玉璧’來說吧。為什麼現在那些翡翠商人都在用‘種水’做文章?其實道理很簡單越是那些高檔‘種水’的翡翠,越容易造假。
凡是去珠寶店購買翡翠,會發現所有的翡翠標籤上都寫著‘A貨’,用腳後跟想也知道,根本不可能有那麼多‘A貨’,那這些‘A貨’到底怎麼來的呢?
自然是造假了!
至於怎麼造假?說出來可能沒人信,就是拿著那些沒有顏色的劣質石料,泡在硫酸和氫氧化鈉裡‘煮’,這樣就能去除石頭裡蘊含的雜質,住上三四個月後出來後都是那些晶瑩剔透的高階翡翠。
這時候還不行,以為這些翡翠雖然‘種水’可以過關了,但是顏色還不行,這時候又該怎麼做呢?透過高壓的方式給那些用硫酸‘煮好’的翡翠裡注膠加色。這樣的翡翠都是論噸賣,可是做出來的首飾都是能賣出天價。
市面上這種假翡翠的數量可是遠超真翡翠數量的。要不然單憑華夏人對翡翠的熱愛,一年在華夏市面上銷售的翡翠飾品就可以把緬甸的翡翠礦山給挖空了
有人說了,有寶石鑑定證書的可以買了吧?當然可以,那寶石鑑定證書一塊錢一張,批發更便宜。
古玉的造假更是歷史悠久,而且玉石也是屬於容易造假的,什麼用火燒、用化學藥品沁色等辦法多不勝數。
而至於劉院士拿的那塊‘血沁玉’,那更是華夏人非常喜歡的玉石種類了。
血沁玉就是玉石上有一條條的紅絲,紅白相間非常美麗。所以深受華夏人的喜愛。
這種玉石之所以叫血沁玉,那是因為人們流傳這種血沁玉是古人陪葬時候的玉石。死者的血液沁入玉石之後才有這麼漂亮的顏色,深受玉石愛好者追捧,價格也瘋漲不止。
這個死者的血液都會迅速碳化,並不會沁入玉中,這血沁玉上的紅色,那是因為土壤中的鐵元素沁入玉中導致。
那怎麼讓鐵元素進入玉中呢?額。還是需要用血。因為血液裡就含有大量的鐵元素。
最早的造假辦法是把玉高溫加熱後直接泡入血裡,但是這樣效果不好看;後來就有人想出辦法,把玉加熱後埋入死雞死鴨的肚子裡埋入地下,這樣效果會比前者好一些,但是也有問題,就是死雞死鴨的血液埋在地下也容易碳化;然後造假的人就想出來辦法,直接在牛啊羊啊的身上豁開一刀,把要造假的玉塞進去,幾年之後取出來,就變成能賣高價的血沁玉了。
蕭鵬能從玉石中吸取巫力,這是不是造假當然門兒清了!劉院士這倆玩意,那百分之百是讓人騙了的假貨!
現在在華夏,最不值錢的就是‘收藏品鑑定專家’。光帝都就有上百家各種型別的所謂‘鑑定中心’,每個‘鑑定中心’又有數位所謂的‘鑑定專家’,整個華夏的‘鑑定專家’,沒有一百萬也有八十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