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都市言情>大地產商> 正文 正文_第468章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正文 正文_第468章 (2 / 2)

而且南華的這波降價幅度太狠,其他開發商要是跟進降價,將使得零六年、零七年拿地新建的樓盤全面虧損。

青泉市委市政府,成立專門的工作小組,全面整頓民間借貸市場,張偉任親自掛帥,張浩然兼任民間借貸管理辦公室主任,十天時間內約談青泉市主要借貸財務中介機構,對已經接到報案的躲債中介、企業負責人,毫不猶豫的採取刑事措施,對拖欠債務規模較大的財務公司、企業負責,採取限制出境等措施,以高壓政策,以便將青泉市的民間集資借貸規模降下來,將中小債權人的債務清理掉,以免產生不可控的**。

高俊蒙最終收購高燦提出的收購條件,將所持豐元集團的股權,全部轉讓給大商資本旗下的產業基金以及高俊生、高燦父女個人。

此外,高俊蒙將他個人在方龍地產所持的20股權,作價六億,轉讓給萬邦地產,以歸還他個人所額外拖欠的近四億集資借款,他個人對方龍地產的持股縮減到20,對萬邦嘉龍的間接持股縮減到8。

這時候,高俊蒙、方龍集團、萬邦地產對方龍地產聯合注資十二億,之後方龍地產、萬邦地立、嘉和實業聯合對萬邦嘉龍聯合注資三十億,加上萬邦嘉龍這段時間籌集來的部分資金,於五月下旬歸還拖欠了三十八億集資借款。

萬邦嘉龍濱江新城配套完全沒有成熟,降價銷售也極困難,但江灣新城將房價降到五千左右,還是讓萬邦嘉龍在一個月內收攏逾十億的房款,只是以成本價出售江灣新城的房子,每賣出去一套,方義新他們心頭都在滴血。

青泉市政府於五月下旬之前,也正式跟萬邦嘉龍簽署諒解協議,收回授給萬邦嘉龍濱江新城專案二千二百畝地的建設用地使用權,以抵銷之前萬嘉龍之前所拖欠的七十億土地款同期青泉市政府還從西北翼新城、主城區南延段、東延段額外收回五千餘畝未交納土地款的建設用地,對個別極困難的地產企業,還收購部分已支付土地款但還開始未開發的建設用地。

新銳城在濱江新區,談成收購及注資合作的專案十一個,往濱江新區的房企專案注入五十億的資金,而隨著資金大幅往銀行系統回流,青泉城市商業銀行又向這十一個樓盤專案注入五十億的低息貸款,將之前累積逾一百億的高息集資借貸償還。

到五月底,青泉市民間集資借貸規模有效的縮減到四百億左右,差不多回到零五年左右的水平,大家總算是可以稍稍緩一口氣。

張小天他們所控制的華天財務投資管理公司,在得到萬邦嘉龍所清償的兩億借款,猶不足以償還所有的集資款,五月下旬創興科技增發新股透過證監會審批恢復交易,他們獲得減倉的機會。

只是證券市場好不容易在四月份震盪反彈了一些,進入五月中旬,又從三千六百點左右的位置,繼續大幅下挫,到五月底,就連新銳城的價格都掉到每股十五元。

創興科技在停牌期間,大盤指數下挫了30,創興科技恢復交易的第一天,預期中的操盤大資金沒有出現,創興科技的股價就被直接打了一個跌停,第二天雖然沒有直接跌停,但也跌了8,但即便如此,也沒有追上大盤的跌幅,這主要也是靠著利好訊息支撐著。

市裡給華天的期限就是六月上旬,必須要將集資款進行全面的清償,不然市裡就將正式以非法吸納公眾存款罪及詐騙集資罪立案審查華天的問題。

張小天他們被迫將創興科技的股票全部清倉減持完畢,最終只收回一億三千萬的資金,也將創興科技的股價比照停牌前,打低了40。

最終華天所收攏的資金,只夠勉強償還全部的集資借貸,張華、齊洪以及張小天他們這些年七八千萬的投入,最終都花為泡影,手裡最後還剩下對兩家企業所持的兩千多萬的債權。

然而,拖欠他們兩千多萬債款的這兩家企業負責人,五月上旬看到形勢不對勁,都已經逃出青泉,不知道所蹤。

市裡雖然立了案,對這兩家企業所剩餘的資產也進行了查封,但最終還能清償多少,還是未知數。

市裡雖然果斷採取了一系列措施,但是泥沙俱下,四月、五月躲債外逃的借貸中介及個人,還是多達六十餘家人,涉及近百億的民間集資借貸成為一堆爛債,需要市裡花費更長的時間進行梳理。

孫建業涉及收受賄賂等問題,被省紀委立案偵察,張浩然擔任青泉市委副書記、代市長,趙順年出任副市長兼任濱江新區及濱江高新產業園區工委書記……

新潮銳最終與南華達成收購新潮銳商業20股權、新潮銳房產10股權的協議,不過收購這部分股權,陳立沒有動用新潮銳的儲備資金,而是在大商資本旗下成立專門的資產管理信託基金,由新潮銳體系內的資深管理層集資四個億,再向青泉城市商業銀行、省建行以8的年息融資十億,承接這部分股權。

南華為回籠資金,加上向強要堅決跟新潮銳切割關係,這部分的股權籌碼可以說是很廉價,不要說陳立了,錢萬里、胡國銘、鄭文遠他們都想吃下來,甚至連徐元洲、丁洋都跑過來,希望能接一部分股份,但最後還是陳立做通錢萬里他們的工作,將這部分的股份由這些年為新潮銳做出大貢獻的資深管理層們接手,也算是他們這些大股東,對大家應有的回饋。

新潮銳房產、新潮銳商業,未來也是要爭取上市的,雖然目前具備也有上市的資格,但一方面股市慘淡下挫,證監會暫時封鎖住企業上市的視窗,另一方面新潮銳房產、新潮銳商業還需要兩三年的消化及擴張期,各自能將年利潤做到十億以上,到時期無論是直接上市,還是借殼上市,都才更符合大家的利益。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