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個月後。
一個平平無奇的日子,《自殺熱線》正式在北師大的閒置倉庫開機了。
“《自殺熱線》第一場第一鏡第一次,開始!”
隨著一聲清脆的打板聲,租來的阿萊攝影機也跟著開機。
坐在監視器後面的李傑,看到現場呈現的畫面,不由點了點頭。
效果不錯。
第一鏡拍的是內景,鏡頭的主角不是人,而是一樣東西。
電話線。
呈現在鏡頭裡的效果,大致是除了電話線之外,其他景物都是虛焦。
一根小小的電話線,即使女主角和自殺老人的溝通渠道,也是熱線專員和邊緣群體的心靈連結。
“喂?”
接著,鏡頭緩緩上移,從電話線一路搖到女主角的側臉。
“你好,這裡是朝陽區心理諮詢中心。”
“過!”
“準備下一個鏡頭。”
隨著李傑一聲令下,現場的燈光、攝像、場務立刻開動起來。
調整燈光的調整燈光,調整機位的調整機位。
短片電影,但凡沾了電影兩個字,拍起來就沒有不麻煩的。
很多時候拍一個鏡頭也就那麼幾秒鐘的事,但佈景、燈光、錄音、攝影的除錯用時,卻是拍攝的幾十倍,上百倍。
如果是那種特別的導演,準備選用自然光的,為了一個鏡頭,可能等上好幾天。
當然。
電影拍攝一等幾天的情況很少。
那是記錄片導演愛乾的事。
拍紀錄片,不僅辛苦,還要有足夠的耐心。
別說紀錄片導演,就是那些攝像愛好者,為了捕捉一個完美的鏡頭,一等幾天的,比比皆是。
不過。
李傑的這部短片用不著那麼麻煩。
主要場景就一個。
袁荃把角色吃的也很透。
拍攝進度,一日千里。
僅僅用時九天,《自殺熱線》就拍完了。
殺青這天,袁荃的男友夏宇還出席了殺青宴。
這對金童玉女,也很有意思。
“你們這戲拍的夠快的啊。”
小聚結束,回去的路上,夏宇有些驚詫。
“我還以為要拍上十天半個月呢。”
“主要是吳迪規劃的好。”
袁荃笑著道:“說實話,他都不像是頭一回當導演,完全沒有那種新手導演的青澀,片場裡的事,都安排的井井有條。”
“感覺像是一個熟手。”
“你覺得他拍的怎麼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