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
太子宮。
太子朱高熾挪動了一下肥胖臃腫的身軀,望著恭恭敬敬坐在下首的戶部尚書蹇義,心裡對於他的忽然造訪略略感到有些意外。
蹇義作為父皇朱棣最為倚重的左膀右臂之一,他的地位在朝堂之中舉足輕重,因而朱高熾對於他還是十分了解的。
自從父皇登基稱帝以來,對他一直便是委以重任,青睞有加,除了他的能力的確超群之外,更重要的恐怕還是因為這個人,實在是太聰明瞭。
他為人圓滑,在風雲變幻,波濤詭譎的朝堂之上,長袖善舞,八面玲瓏,與方方面面的勢力都應付得遊刃有餘,面面俱到,甚至於連出了名驕橫跋扈的漢王朱高煦,也不想輕易得罪於他。
這樣的頭腦和手腕,不僅令得他在朝堂之上的地位十分穩固,而且也為他贏得了“老狐狸”這樣一個並不太好聽的稱謂。
不過太子朱高熾並不怎麼在意,即便這個蹇義再是如何的狡猾,他也從來未曾對其有過絲毫輕視之心,因為他的心裡清楚,在當初他與漢王朱高煦爭奪太子之位的鬥爭之中,正是這個為首的蹇義,以及他身後所代表的一眾文官們,在堅定的力挺他朱高熾成為太子。
然而,漢王朱高煦雖然在太子之爭中落敗,卻並不甘心,仗著父皇對他的恩寵,仗著當初靖難之役中立下的赫赫戰功,仗著他在軍中的聲勢,更是頻頻作妖,甚至於在父皇賜予封邑之後,竟然長居南京城中,拒不就藩,耍起了無賴。
可是令人大感意外的是,父皇對於朱高煦的這樣各種無賴行徑,竟然採取了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的預設方式,甚至於還為漢王在南京城中修建宮殿,還應其所請把自己身邊的天策衛賜予了漢王作為他的衛隊。
這樣的殊榮待遇,即便是皇子,也是從來聞所未聞,於是朝野之中流言蜚語滿天飛,甚至有一種說法是,當初在靖難之役中,朱棣在被建文大軍團團圍困之際,幸得朱高煦領軍趕到相救。
當時朱棣曾經撫其背,鼓勵他奮勇衝殺,並以今後太子之位相許。朱高煦得此鼓舞,英勇非常,浴血衝殺之下,果然救得朱棣脫離了險境。
可是如今,同為嫡子,因為長幼之序,成為太子的卻是他朱高熾,這讓朱高煦感到非常的不滿,而父皇如今食言而肥,對他也是心中有愧,因而才會對於他的種種行徑聽之任之,並不加以懲戒。
說實話,對於這種說法,朱高熾其實從心底是有一些相信的。
對於父皇,對他的這個弟弟,他一直還是比較瞭解的。
戰場之上,生死存亡皆在瞬息之間,依照父皇的性格,完全有可能真的說出這樣的許諾來,這一點也不奇怪。
然而到了最後,因為一眾文官們的支援,成為了太子的卻是他朱高熾,希望越大失望也就越大,這件事情別說他漢王朱高煦,就是無論放在誰的身上也是很難以接受的。
於是這幾年來,漢王朱高煦和他那些爪牙們,對於當初支援朱高熾成為太子的那些文官們更是屢屢興風作浪,尤其是為首的內閣首輔解縉和黃淮之流。
先是幾年前忽然引發了京城之亂,雖然最後被平息了,卻導致太子東宮的所有官員全體被罷免下獄,連伸手皇上信賴的解縉也因為受到了牽連而被外放,離開了京城。
而一年多之前解縉被外放不久,忽然被捕下獄,如今還關在詔獄之中,就是活生生的明證。
漢王朱高煦成為太子之心不死,這朝堂上的腥風血雨就一刻也不會停歇。
可是即便是在這樣的風雨之中,蹇義的地位卻依然屹立不倒,連漢王朱高煦和其手下所籠絡的那幫子奸險小人,也絲毫不敢打他的主意,這不能不說蹇義的政治頭腦的確是非常的厲害。
首先,他雖然支援朱高熾成為太子,並且一直暗中助力其保住太子之位,明面上卻從來也沒有對此發表過任何言論,一副事不關己,置身事外的樣子。
在私底下,他與太子之間的交往更是幾乎沒有,連這太子宮若不是奉了皇命,他也是從來也不踏足,涇渭分明,這讓別人想要藉機攻擊他,也找不到絲毫的藉口。
然而今天,蹇義竟然登門拜訪來了,而且他並非是奉了皇命而來的。
這令得太子朱高熾難免感到非常的意外。
原本他想,蹇義的來意或許是為了營救還關在詔獄之中的解縉,而來與自己商議的。
畢竟,蹇義與解縉之間的私交一向不錯,入籍老友蒙難,他想著要出一份力也是人之常情。
可是蹇義坐下來開口的第一句話,就令得太子朱高熾更加的意外了。
他想要求見的人其實並不是自己,而是另外的一個人,姚廣孝!
太子少師,資善大夫,道衍和尚姚廣孝。
提起這個人來,就如同提起了太子朱高熾心頭的一片陰影。
如果說蹇義是當今朝堂之上的“老狐狸”的話,那麼姚廣孝就已經成了精了,而且,近乎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