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以上最佳化構造,可以保證模態路徑Γ的高密度、週期性和對稱性……”
……
“聽懂了嗎?”正在沉思的張元翎被身邊沈重行打斷了思路。
先是微微點了點頭,然後又搖了搖頭。
好吧,其實也不算打斷了思路,只能說打斷了他想要進一步探究的想法。
說實話,沒完全聽懂!
但這並不能怪他,事實上張元翎相信會議現場起碼百分之九十的人這個時候根本無法理解喬喻正在講的東西。
並不是大家的水平不夠,或者理解能力不行。主要還是今天講的內容太特殊了。一套全新的理論框架,而且大家接觸這套框架才一個晚上時間。
在沒有完全吃透喬喻親手搭建的這套框架之前,想要聽懂這篇論文的內容,難度之大可想而知。
所以聽報告的時候,張元翎不斷地去回憶另一篇論文裡的一些結論跟定理。
比如模態空間定義,模態密度函式,模態路徑的構造,模態卷積公式等等知識點……
再利用這些並不太熟悉的知識點去推喬喻正在講的東西。這些在人腦裡要經過一個很複雜的轉化過程。
年輕的時候還好說,但人上了年紀,腦子終究不如年輕時靈活了。
“你也聽不懂,我就安心了。畢竟之前審過他的想法。”沈重行用玩笑的口吻說道。
的確是個玩笑。
當時的張元翎如果知道喬喻兩個多月的時間就能把這套公理體系做到這種程度,他壓根就不會質疑什麼,直接批覆透過了。
但現在只能說失算了!
“田言真的運氣好到有些不知道怎麼形容了。”張元翎不以為意的說道。
他知道沈重行沒什麼惡意。兩人的關係不錯,昨天私底下還一起探討過,如果是沈重行來稽核喬喻的專案書,肯定也會有質疑。
只能說張元翎這次挺倒黴的。
“哎……不只是運氣好。畢竟他在燕北大學。”沈重行嘆了口氣道。
張元翎默然。
是的,大概也只有袁正心有那個資格說田言真就是運氣好,甚至袁正心都稍微差了點。
原因自然是名校的虹吸效應。
當社會上百分之八十以上的競賽生跟考生,還有那些家長們,都將燕北跟華清當成第一選擇的時候,其他名校想跟這兩所學校搶最好的苗子,的確太難了。
尤其是像喬喻這樣十六歲就已經出頭的苗子。
雙旦大學雖然也是名校,數學院也能在全國排得上號,但是跟燕北跟華清對上,多少還是差了一點。
看到張元翎沒有說話,沈重行嘆了口氣又說道:“哎……昨天那是兩篇論文,接下來起碼三十年,我覺得咱們可以期待一下華夏在世界數學界的話語權了。”
張遠翎笑了笑,只是笑容不那麼開懷。
只聽後半截來看,很明顯這是是一句褒揚的話,但都是老同事了,他當然能聽懂連在一起的意思:
起碼未來三十年,完全不用去考慮挑戰燕北跟華清在華夏數學界的地位了……
有什麼雄心壯志,都可以先放一邊。這些都是可以想象到的。
有了這種感悟,張元翎突然想到一種可能,忍不住開口道:“老沈啊,你覺得明年的菲爾茲獎……”
沈重行怔了怔,然後微微搖了搖頭,感慨的說道:“這個……應該不可能吧?畢竟還是太年輕了,明年才十七歲。
倒是2030年那次可以期待一下。那時候他也才21歲。不過有一點我能肯定,明年不少獎項肯定都會考慮他。”
張元翎點了點頭,的確……十七歲,這個年紀太過年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