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都市言情>巔峰學霸> 第148章 這不是偏執,是自信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148章 這不是偏執,是自信 (1 / 6)

加州洛杉磯分校,陶軒之正在招待來自麻省跟牛津大學的哈維·古斯和詹姆斯·梅納德跟張遠堂三位數學家。

顯然三位客人都是學術界大佬。

尤其是詹姆斯·梅納德,因為其在解析數論領域所做出的貢獻,特別是針對素數的研究,剛剛在三年前獲得了菲爾茲獎。

再加上陶軒之也是曾經最年輕的菲爾茲獎得主之一,如果不是彼得·舒爾茨的話,他現在依然是最年輕的菲爾茲獎得主。

所以這次見面規格很高,起碼有兩位菲爾茲獎得主。

四人今天聚在一起的原因則是最近哈維·古斯和詹姆斯·梅納德近期在預釋出網站上發表的一篇論文:《狄利克雷多項式大值估計新進展》。

用陶軒之的評價就是這篇論文在解析數論領域取得了重要突破,並在證明黎曼猜想這條漫長的路上前進了一大步。

最重要的是,陶軒之認為這是幾十年來第一次在黎曼猜想問題上實現了實質性的突破。同時還為黎曼猜想的研究增添了新的工具跟思路。

毫無疑問這是極高的評價。哪怕目前這篇論文還在同行審議階段。於是乾脆就把兩位作者都請了過來。

張遠堂則是因為他在素數研究方面的成果跟地位。這類數學家小範圍內的討論一直都有。畢竟大家見面還算方便。

剛剛四個人才經歷了三個多小時的頭腦風暴,主要是陶軒之跟張遠堂提出一些疑問,然後兩位作者進行一些解釋,甚至是修改。

比如第7節和第8節的中,63頁引用了一個之前並不不存在的方程,引理12.3之前缺失了一個引用,突然出現的某個函式,沒有在論文中定義,某個步驟缺少有效的理由……

好吧,看上去一些問題比較離譜,但用過電腦寫論文的就知道,一些小瑕疵是難以避免的。

只要不是邏輯等級的錯誤,很多錯誤是難以避免的。尤其是數論方面的論文,往往需要反覆修改,這時候因為論文作者當時的狀態,錯漏幾個公式其實很正常。

這也是許多論文審稿人會跟釋出者反覆拉扯的原因,很多時候就是基於這種科學正規化的嚴謹性。

尤其是數學上,一般指出論文關鍵步驟存在偽證才算是質疑。指出這種小問題,就屬於探討。

就好像當初懷爾斯證明費馬大定理時編輯部安排了六位審稿人,審稿期間發現了大量問題,好在大多是懷爾斯馬上就能澄清的小問題,當然如果不能澄清的話那就是大問題了。

佩雷爾曼證明龐加萊猜想其實也是一樣,剛釋出的時候很多問題,有人感覺沒說清楚,需要做更細緻的證明,這也是後來引起一些爭議的原因。

總之理論數學就是這樣,對於天賦要求奇高的原因之一。

數學允許數學家可以不考慮現實規律,自由去進行各種定義,甚至可以基於任何出發點來構建理論,只要邏輯自洽。

但同時又對證明過程嚴謹性要求極高。一點點邏輯上的衝突跟缺失,都可能導致整個理論被推翻。

……

“說到新的工具框架,就得提到喬喻了。對了,大家應該都知道喬喻對吧?”

聊過了嚴肅的學術話題之後,張遠堂把話題引到了喬喻身上。

另外三位大佬同時點了點頭。

陶軒之就不用說了,21歲就能在普林斯頓大學拿到博士學位,這其中的含金量但凡對於普林斯頓大學畢業情況有一定了解的人都知道這有多難。

最關鍵的是陶軒之的天賦從來都不基於某一個方向。

他在調和分析、偏微分方程、組合數學、解析數論和表示論等領域有過諸多頂尖的研究。在十多個數學領域都有大師級的表現。

31歲拿到菲爾茲獎的時候,已經在各大數學期刊上發表過八十多篇極有分量的論文。

其中最重要的還是證明了格林陶定理。這也為針對孿生素數猜想的研究提供了一條嶄新的道路。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陶軒之、彼得·舒爾茨跟喬喻都是那種很年輕的時候就已經展現出數學天賦那種第一檔的天才,自然會有關注。

“當然,彼得·舒爾茨給我發過郵件,專門提到了喬喻,他對這個少年很推崇。我也看過他的論文,怎麼說呢……他是我見過思維最縝密的年輕數學家。”

陶軒之評價了一句。

聽到這個評價,另外兩位數學家也點了點頭,其實這個點頭沒什麼意義,並不代表認可,更多的是對這個評價的尊重。

張遠堂笑了笑,說道:“不止是嚴謹,更重要的是他的想法非常天馬行空。真的,就好像剛才我說的,他提出了一個全新的框架。

如果他能成功的話,不但能整合現有研究數論的工具,更能將數論問題跟幾何學完美的結合在一起。最重要的是,我看過他的想法後認為他很有希望能成功。”

張遠堂這番話,立刻讓三人的神色變得嚴肅了許多。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