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好心人,已經悄悄跟王喜兒的父母說,要他們想法子把這位不知事的兒媳婦送歸家。
這樣喜歡鬧騰的兒媳婦,一般的人家是受不起,哪怕是城裡的來嬌小姐,農家也是養不住。
王喜兒的父母這時節已經後悔了,他們眼裡那可愛的小女孩子,不知幾時變成現在這種蠻橫不講理的樣子。
王喜兒父母先前願意認下這門親事,是覺得表妹的為人行事還不錯,他們想著時日長了,兒子心裡的坎過了,他們夫妻還是能好好的過日子。
結果兒子走了,這個新兒媳婦在家裡好吃懶做之外,時不時還會因為一句話與家裡妯娌爭執起來。
王喜兒孃家的日子不好過,因為表妹太過鬧騰了,鄰居們也覺得受不了。
族裡的老人們最初還覺得他們家有本事,能娶一個城裡的兒媳婦進門有面子。
現在覺得這個城裡女子還不如村裡女子厚道,這個心眼不好,當兒媳婦的人,為人不孝。
王喜兒表妹在不知不覺中磨盡了村裡人對她的同情心,又在不知不覺中把家裡人對她最後的親情磨滅了。
現在就是王喜兒的弟弟願意回頭,村裡族裡家裡上下都不會成全他的心思。
何況他一直不願意回頭,這才有了,王喜兒弟弟過年時都不回家來,而王喜兒孃家卻能體諒她弟弟的為難之處。
王喜兒的弟弟是細心人,年禮準備的妥帖,除去表妹外,家裡那是人人有份。
表妹知道之後,又大鬧了夫家。
她在院子裡鬧騰,夫家關閉著房門在家裡坐著,只有那當姑姑的人,是真心疼侄女,她出門好心相勸,結果給當侄女的人,懟她:“你心疼我,怎麼不叫表哥歸家來?”
王喜兒的孃親那是一臉無語神色面對她,她為了她,逼得自家兒子大過年都不敢回家。
王喜兒的孃親給這個侄女鬧得煩燥了,說:“你要是實在不想在這裡過年,我送你回孃家吧。”
王喜兒表妹眼裡閃過歡喜之後,她立時又一臉委屈神色說:“姑姑,那我要表哥回來送我回去。”
王喜兒孃親聽她的話,她多少明白她的意思,瞧著她是一臉無奈的神色,跟她低聲:“你在家裡這般的鬧騰,你是想把你表哥鬧回來?
你與他自小一起長大,你不知道嗎?你越是這般的鬧,他越是不會回來。
你也知道他的性情,你家和你做下的事情,他是不會低頭回來。
你還這麼的年紀小,你另外再走一家吧。
你家送來的嫁妝什麼的,也不曾拆封,到時候,由你表兄弟們悄悄給你送回去,可行?”
這樣的話,王喜兒孃親私下裡勸過許多次。
表妹一直裝作沒有聽見的樣子,她把頭扭向一邊,她這種模樣,王喜兒孃親也不忍心再逼下去。
這一次,她再勸,以為侄女會跟從前一樣。
結果王喜兒表妹聽了這話,她直接用頭磕地,很快就滿頭的血流了下來,把王喜兒孃親嚇得大叫了起來。
王喜兒孃家,這一個年不曾過好。
年後,王喜兒弟弟託王喜兒帶回去的書信,給她又帶了回來。
王喜兒跟弟弟說,她尋不到機會,那位表妹一直跟在她的身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