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柔郡主的病,顧瑾之很是清楚。
她跟朱仲鈞解釋道:邪淫發夢,這種說法《黃帝內經》裡就有提過。只是幾千年以來,人們將夢和鬼神聯絡起來,以為‘淫邪發夢’是無稽之談,中醫也不重視。
直到二十世紀八十年代,美國醫學教授研究夢境,指出夢和身體健康有重要關係……
朱仲鈞坐正了身子,一副認真傾聽的模樣。
他喜歡顧瑾之談學問的模樣,很認真又專業,特別有魅力。
他看得有點入迷。
……中醫將五行、五色,皆與人之臟腑相連線。綠對應肝、黃對胃、白對肺、紅對心、黑對腎。若是滋補,就吃相應顏色的事物。肺不舒服,吃白色的銀耳、白色的梨子水;綠色的菠菜養肝,紅豆紅薯護心等。
並非說腑臟有了問題,就一定會發夢。但多夢的話,一定能從臟腑上找到原因。
夢有生理之夢,有預言之夢,更有病理之夢。
當臟腑之內的各種陰陽之氣不協調,身子營衛不足,正邪內襲,沒有定舍,就反淫於腑臟,使得魂魄飛揚,人就睡不安而多夢。
思柔郡主不是給譚宥做了人證嗎?她是綁架我的參與者。她的賬,我記在心上。回來之後,我去拜訪過她。我想著,她既然能幫譚宥,譚宥定是許以重利的。什麼能讓思柔動心?無非就是去做譚家的繼室了。
你想想,譚家如今什麼地位?別說門生,就是聯姻的親戚,誰家不是功勳世族,望門大戶?京裡世族關係網盤根錯節,利益各有牽扯,牽一髮而動全身,輕舉妄動就是自取滅亡。皇帝這麼多年都不敢對譚家動手,不就是顧忌這些?
連皇帝都忌憚三分,我們憑什麼和譚家鬥?
沒有十足的把握。就算拼了我的名聲去皇帝跟前指出譚宥。又能如何?到那時,為譚宥辯駁的人,只怕會有一半的朝中大臣。
一半的朝臣吵起來,皇帝也疲於應對,太后出面干涉也無用的。到時候,咱們指證不成,還把我被綁架之事傳得天下皆知。那時候,你的名聲皆毀了,我和顧家的聲譽也毀了。以後你怎麼做人,我又如何做人。我大伯更是不好做人了……
所以當初譚家誣陷張道坤的時候,我沒有說什麼。我覺得不值得。張家也不是什麼好貨色。況且張道坤的確有支‘錦衣衛’,憑這一點,他入獄也是罪有應得。
想想這些,咱們靠‘綁架’這件事說話,只會惹了一身騷,唯有暗中行事,背地裡下黑手。才更加有效果。。
你想,思柔郡主如果嫁到了譚家,無疑又為譚家添了一股子勢力。簡王府的那個世子爺,是個陰險狠毒的人。等思柔嫁到了譚家,簡王府就和譚家沆瀣一氣,咱們需要對付的人裡,又多了一個強勁的對手。
我是既不想簡王府和譚家聯姻,也不想思柔郡主如願以償,她需要為她的行為付出代價。這是我的想法。所以。我去看思柔郡主的時候,發現她刻意打扮,語言也有點緊張,看得出她對我頗有忌憚。
而我從她的面相上,看得出她腎火旺盛,腎陰虛得厲害,跟凌家莊那個凌三麻子的老婆差不多。她那種腎火陰虛,現在不留心,遲早發出病來的。
和我說話的時候,她儘量鎮定,我還是看得出她有點緊張不安。而且和她談話裡,我們說了菩薩鬼神,她很相信,說起神仙菩薩,她一臉的誠懇。當時我就想,我要嚇嚇她。
臨走的時候,我問她,夜裡是不是做惡夢,通體發黑的人來挖她的眼睛,割她的鼻子,說得很恐怖。
一因她原本就緊張,我的話她肯定會在心裡想來想去,印象深刻,日有所思就會也有所夢。二因她信鬼神,更加會做我所說的那種噩夢了。三則我曾經看過一個醫案,說心臟不好的,經常夜裡夢到到處通紅。紅與心對應,黑與腎對應。她既信鬼神,又對我忌憚,又腎不好,我說了那麼恐怖的話,她不做夢才怪……
朱仲鈞靜靜聽著。
顧瑾之的長篇大論裡,他一語未發,只是眼睛明亮得厲害。
他很驕傲。
他的妻子,多麼像他!
平日輕易不計較。一旦算計,就是計劃縝密又狠辣。
她如今果然做夢了。朱仲鈞笑道,越是發夢,越是害怕,夜裡睡不好,其他毛病也出來了。太醫給她醫治,也未必就能發現她的腎陰虛。你果然是高招。
沒什麼高招。外行人不懂,內行人又把夢和腑臟的關係視為滑稽。太醫院的太醫,真正有好本事的,不超過五位數,其中就包括秦申四。我特意叮囑過秦申四,說了好幾家的名單,讓他拒絕就診,簡王府也在內。事情已經過去兩個月多,簡王世子還來請我,足見思柔郡主的病並未好。
再拖一拖。朱仲鈞道,還是簡王妃的病也沒好。到時候一塊兒治好她們的病,我要簡王給我一大筆銀子。
顧瑾之看了他一眼。
提到了簡王,顧瑾之不由又想到了當初朱仲鈞去河南的事。
你當初去河南,到底是去找什麼?顧瑾之又問他。
從前,朱仲鈞沒有和顧瑾之說過造反之類的話,有些事沒必要給顧瑾之添負擔。
如今,他既和顧瑾之說破了他的野心,顧瑾之也贊同。而且經歷過綁架之事,讓朱仲鈞覺得坦誠更重要。
他笑了笑,如實告訴顧瑾之:簡王發現了幾個鐵礦,包圍嚴密,偷偷開採,已經六七年了。要不然,他幹嘛在京裡不肯回去,又行事低調?就是不想惹人耳目。將來事情敗露,他也能遮掩一二。他唯一的女兒,嫁給那個破落的唐家,處處在彰顯簡王府的艱難。我在京裡混了斷時間,覺得可疑。簡王一個堂堂親王,他憑什麼要這樣?反常即妖。
你大哥和林翊去採購藥材的時候。我跟著去了。當時我結識了兩個弘陽教的人。弘陽教是後來白蓮教的分支。你知道白蓮教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