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盼兒不想被外人說半點不是。
顧瑾之的目光,落在祖父的信上,久久沒有挪開。
短短的兩封信,內容幾乎一樣,她卻看了很久。
她跟著祖父唸書這兩年,比家裡任何人都瞭解祖父。
祖父的筆跡,她更是熟悉不已。
從祖父的筆跡上看,他寫字的時候,心情很不平靜,甚至有些急躁,字的細微處都透了出來。
顧瑾之又想到了祖父急匆匆上京。
京裡果然是有大事的。
須臾,顧瑾之才心念迴轉,笑著對母親道:“您放心吧,我會辦妥的。”
宋盼兒就輕輕拍了拍她的手。
要上京,又是舉家前往,時間又倉促,宋盼兒還要留出兩天的功夫拜訪親友,提前送了年禮。
一家人都忙得腳不沾地。
顧瑾之的院子裡倒沒什麼懸念。
霓裳的臉破了相,還在修養,她是不可能跟著顧瑾之走的。就算她沒有破相,顧瑾之也不準備帶她。霓裳性格潑辣,能鎮得住院子裡的人,等顧瑾之一走,她院子裡就更需要像霓裳這種的。
祝媽媽年紀大,見過的世面多,路上能照顧顧瑾之,她定會跟顧瑾之一起去的。
還要帶兩個大丫鬟。
芷蕾、幼荷和葳蕤三人,有些難以抉擇。
“姑娘,我留下來,跟霓裳作伴。”芷蕾主動說。
她和霓裳的情分比較深厚。
顧瑾之就答應了。
剩下的,除了幾本書,要帶什麼,要收起來什麼,都由祝媽媽調治,顧瑾之就不管了。
母親那邊,因為有宋媽媽和海棠,做事雷厲風行,比顧瑾之這般還要快。
關於如何照看庭院,宋盼兒也想到了法子。
莊子上和鋪子裡的賬目,由各自的管事先管著,年前不算賬,等宋盼兒回來再說。
家裡的事,也分開。
各個院子都有小廚房。分了柴米油鹽,各房分開吃飯生活,各自不相干。每個院子有個管事的,一切聽從每個院子的管事吩咐。
另外請大舅母宋大太太和總管事孫囿堂,並管闔府事宜。
這樣的安排,也是宋盼兒的用心良苦。
顧瑾之卻想到了後世的承包責任制……
把府裡的事物分成一塊一塊的,具體到每個院子。管事也只管自己小院子的幾個人,的確更加容易。
她母親在管理人事方面,能力卓越呢。
家裡的事,快速有效處理妥當之後。宋盼兒就帶著全家人,先去了宋家下年禮。
宋大太太置辦了一桌酒席,給他們踐行。
二表哥宋言昭聽說顧瑾之要走。悄悄拉她的袖子,讓她跟著他去院子裡說話。
顧瑾之就起身,隨了他出門。
宋大太太瞧在眼裡,只當不知道。
大家就全部裝作沒看見。
宋言昭送了只檀香木雕刻而成的猴兒給顧瑾之:“……元宵節的時候,咱們說笑。你說喜歡木雕。我想著你是屬猴的,想學了木雕給你做生辰禮。哪裡知道,這東西難學得很,先生功課也緊,一年的功夫才做了這麼一個……”
其實他做了很多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