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他怎麼去那裡了?”
太祝瞠目結舌,神念也只是在那宮室門口一掃而過,不敢常呆。
“去了哪裡?”
帝子託未有修行神通,不明情況,想著兩位巫祝高人問道。
巫賢嘆息一聲:“去了蜀使所待的館閣之中。”
聽到是蜀使館閣,帝子託頓時也一愣,不再說話了。
蜀使所居的館閣之中,可是有一位青衣神的,那是連靈山巫首巫咸都要驚懼的存在。
“若是青衣神願意保他,那便算了吧,不過萬方臺,卻是不能留了。”
太祝的目光,看向了萬方臺所在,充滿了怨恨。這幾年來,不知道有多少巫祝,殞落在萬方臺煉氣士手中,這些賬,他可都記著的。
尤其是現在,武乙亡故,務成子登天而去,伊尹被東夷戰局纏住,後好在邢邑難以抽身,剩下的通神真人,又被驪山與妖類抗衡,此時不對萬方臺下手,還等什麼時候。
“武乙已崩,陛下明日便可宣召眾臣,在太廟即帝位,可想好帝號?”
忽然,太祝滿臉微笑,向帝子託問詢道。
有商以來,歷代商帝除下姓名以外,都要有帝號,帝號之中,必含天干之數。這是為了讓百姓不呼商帝真名,也是為了祭祀記錄等的需要。
比如成湯號天乙,子瞿號武乙,現在輪到子託了,自然也要有個相應的帝號。
“賢師為我師,也是中宗之師,請為託立帝號。”
巫賢聽到帝子託之言,乾枯的瘦臉,難得露出了笑意,開懷說道:“就叫文丁吧。”
文丁,文乃是與武乙的武相對,丁則是與庚丁的丁相同,這個帝號,可以看出巫賢的深意了。
帝子託,或許可以說是商帝文丁,聽了這個帝號之後,點頭大笑,但是笑聲之中,卻極有深意。
兩位巫祝,都沒有注意到。
······
蜀使館閣之中,姬考第一次面見眼前的蜀人之使,竟發現這還是一位難得的美人。
“殷商典藏史,商帝祭天的司祭姬考,你找我有何事?”
蜀使冉緇看著眼前這個不過十二三歲的少年,疑惑問道。因為也曾圍觀商帝祭天,故此知道姬考的身份。並且,姬考頭戴天師冠西拜,而後風神被誅的一幕,也被她看在了眼中。
姬考拱手一禮,口中說道:“聽說蜀使正在找人,幫助蜀地脫羌入夏,姬考不才,願意奔赴蜀地,襄助蜀民。”
冉緇目光微變,眼中似有笑意:“你不過一稚子,有何才能,竟敢說能助我蜀民脫羌入夏?”
姬考沒有回道,而是先問冉緇:“蜀使可知,何為羌,何為夏,羌夏何以分?”
冉緇道:“羌居西陲,夏居中原,祖宗不同,各有居處罷了。”
姬考搖頭:“不然,羌人夏民,皆是上古先民之後,羌人雖未必是炎黃血裔,然也是先賢所出,其所分別,不在祖宗居處,而在制度。羌有羌制,夏有夏制,此皆後來而成。”
“羌人從羊而來,乃是遊牧之民,然而諸夏之民,在炎黃之時,亦多以遊牧為生,制度之別,始源於唐堯虞夏之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