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晗不記得自己在那狹窄的甬道中走了多久,那三十六階臺階她是如何到最後一階的。
甬道里明明滅滅的燈火,馬進山的聲音在她耳邊大了又漸消了下去。
燈火搖擺,在甬道里暈開,只能照亮腳下的路。
她十一歲開始隨軍,雖然很少上前線,但卻熟知軍中事物。
白帝谷那一仗開始之前,父親曾經說過,敵軍自遠處來攻,糧草難繼,他們只需要守城不出就可。
父親慣來穩重,這是他一向的風格,也是他一直能屹立不倒的原因。
開始他們守城守的好好的,但誰知,有一日,三皇子帶著九萬精兵來了前線,帶了旨意,說要接任監軍,同時告訴父親,說是國庫空虛,需速戰速決。
但父親不同意,兩人還在大帳起了爭執。
因著父親不肯出兵,三皇子也無法,如此倒也相安無事。
只是,三皇子的那九萬兵馬並未入城,而是隱沒在周邊。
後來敵軍來叫陣,於城門前交戰,敵軍很快潰不成軍,父親帶兵去追。
以敵軍的勇猛,怎麼會那樣快的敗退?只是父親卻讓她放心,說是敵軍的主帥二王子在那裡。
只要抓到敵方二王子,那麼接下來戰事就可結束,甚至有可能為東元換來十年的邊境安穩。
並留了五千兵馬給她,然後帶著家中其他的男丁分兩路,一路追敵,一路斷後。
可沒想到,到了夜裡……
許晗每次想到這裡,就不敢再想下去,就是那一夜,霍家中了埋伏,全軍覆沒!
而三皇子派人來通知她,說是父親受了埋伏,讓她去增援。
可是城中只有五千兵馬,能增什麼援,不過是派她去收屍罷了!
許晗提著燈籠的手捏的緊緊的,三皇子當時是怎麼說的?
說是和父親說了,不可貿然追擊殘兵,可父親不聽勸告!責任全部在父親!
父親一向穩重,寧願守城不出,又如何會去追擊殘兵?而且,他從哪裡知道,敵軍主帥二王子在那裡?
她去了白帝谷,也特意去周邊看了,可是竟讓她看到了群山邊上,全是兵馬的腳印。
那腳印分明是三皇子帶來的兵馬所踩。
她不知道那一圈腳印是從哪裡來的,更不知道他們是追擊敵軍後轉回白帝谷留下的,還是從一開始……一開始就在那裡。
可她知道,白帝谷一仗,有蹊蹺,所以在後來,霍家的罪名下來時,她不認,不查得徹徹底底,她枉為霍家兒女。
她雖是女兒身,可她是霍家僅有的脊樑,所謂的脊樑,就是要撐起這片天,護住屋簷下的人。
縱然她有大仇未報,縱然她有冤屈未伸,縱然她有好年華,心頭好,可是,她要讓霍家僅存的血脈不沾風雨,不聞煩擾。
只是,到了最後,這一奢望也破滅,宓兒流離失所幾多年?
按照她後來推斷的,三皇子是監軍,到了礫門關,又帶了九萬精兵,那樣的神秘,必然是和父親密謀了一個計劃。
甚至敵軍主帥二王子應該也是三皇子帶來的訊息。
只是,到了後來,不知因為什麼原因,計劃失敗了,三皇子把所有的責任推脫道了霍家身上。
而皇帝,應該也是知道的!
許晗的心痛的麻木了,腦子卻飛快的轉著。
是皇帝導致了計劃的失敗,霍家為皇帝背鍋,還是三皇子導致了計劃失敗?皇帝為三皇子遮掩?
又或者是皇帝本身就想要剷除霍家?
不,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