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武俠修真>龍引闕> 第一百一十九章 時下計長久局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一百一十九章 時下計長久局 (1 / 2)

馬上就要入冬,一股寒流自北境南下,涼風呼呼地在鄂州城吹湧著。

忽必烈坐於帳中,憂心忡忡,時下距離北上分兵已經過去近一個月,現實的進展並未如預料那般順利。

忽必烈依著宗正的計策成功分兵北上,躲過阿里不哥的視線,張柔和董文炳成功襲擊了在開平和燕京立兵未穩的阿里不哥守軍,在開平和燕京立下陣腳。

然而,正當張柔和董文炳即將領兵南下之際,阿里不哥卻在北境突然屯集了重兵,時時虎視開平和燕京,張柔和董文炳將軍情稟報給忽必烈後,忽必烈召集劉秉忠和張禧及解誠等人軍帳議事。

忽必烈先詢問劉秉忠的意見,劉秉忠提出讓張柔和董文炳繼續留守開平和燕京,不然,他們一旦領兵南下,開平和燕京很容易又會落入阿里不哥之手,屆時之前分兵來之不易的成果又會撲空,忽必烈心有不甘,一時猶豫之中,恰在此時,內侍監突然拿著一封信函進入軍帳,說有急信傳到。

忽必烈從內侍監手中取下信函,內侍監便急忙退出帳外,忽必烈開啟信函,臉色大變,口中怒罵道:“豈有此理!”

張禧關切地詢問道:“何事讓大王如此生氣?”

忽必烈向眾人說道:“漠北王有意在和林稱汗,已經暗中召集拉攏了許多部族領的支援。”

劉秉忠唯恐忽必烈不同意自己提出領兵北還之策,見此情形便馬上又附話道:“大王,時下,內亂未平,不足以奪天下,若是讓漠北王稱汗,在漠北立穩腳跟,再想平內亂,只怕就更難了,為今之計,只有以開平和燕京為據點,全力打垮阿里不哥的勢力,重新收復人心,穩固勢力,方能再南下滅宋了。”

張禧和解誠深覺有理,亦表示贊同,苦勸忽必烈領兵北還,誓與漠北王爭汗。

忽必烈想到在鄂州已經陷於僵局,若無張柔和董文炳南下之援兵,根本無法開啟新的局面,加上即將入冬,糧草必定成為困擾,故而,雖有不甘,卻還是當機立斷,趁著未入冬之前,決意攜兵北歸。

劉秉忠等三人見忽必烈終於下定決心攜王師北歸,心下終於鬆了一口氣。

但是,忽必烈卻依舊神色凝重,他知道賈似道與自己乃是私下議和,是見不得光的行為,故而,此番領兵北撤還是顧忌宋軍的追殺。

劉秉忠早就知悉領兵北歸定有此患,這位老謀深算,眼光長遠,行一步看三步的老謀士早就已經想好了應對之策。

忽必烈在說出北還憂患之後,劉秉忠當即說道:“大王無需煩憂,老臣早就想好了聲動擊西,暗度陳倉的計策,必保王師安然返回開平和燕京駐地。”

忽必烈問道:“不知,將軍有何妙計,願聞其詳!”

劉秉忠解釋道:“北歸之前,我們揚言要孤注一擲東進臨安,並派出前鋒部隊一路東進,宋皇天生膽小,若由賈似道在一旁煽風點火,宋皇必定會下旨將宋軍主力調到到東邊,到時,我們在走到東邊一半之際,突然領兵折路北還,再留下一小部分人馬在東路橋負責斷後,便可成功躲過宋軍追殺。”

張禧和解誠覺得此計甚妙,忽必烈亦覺得可行,便將此事交由劉秉忠全權謀劃負責。

劉秉忠將計謀說完後,他還特意向忽必烈提起一人的重要性,那便是賈似道,忽必烈不明白劉秉忠何意。

劉秉忠是個眼光長遠之人,此次與賈似道交涉,他意識到,南宋若繼續由賈似道做大,必定禍延全國,所以,在他心中,早已經為蒙古謀劃了一盤大棋。他向忽必烈問道,

“不知大王對賈似道作何看法?”

忽必烈不屑地說道:“他雖貴為南宋丞相,但是,在本王眼裡不過是個玩弄權術的奸佞小人。”

劉秉忠搖頭道:“大王不該如此看待賈似道,畢竟,此番,若無這種奸佞小人,只怕我們也不可能諸事進展順利,能夠使敵人變弱的人從另一面來說卻是我們的朋友。”

張禧和解誠不太明白劉秉忠的意思,而忽必烈卻似乎明白了劉秉忠的意思,兩人對視一眼,君臣的默契便已經達成。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