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武俠修真>龍引闕> 第八十一章 安然破殺機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八十一章 安然破殺機 (1 / 2)

忽必烈問起宗正詐死之局,宗正心下大安,知道忽必烈已經放下了戒心,便從容回覆道,

“金蟬脫殼。”

雖是簡短四字,卻飽含詐死之局的精髓,劉秉忠和忽必烈稍作思索便大徹大悟。

宗正之所以只是提點,而未說透,那是因為不想參與這個詐死之局,怕忽必烈對自己再生疑竇,忽必烈似乎領略了宗正的意思,便就此事不再過多詢問,倒是取出第三張紙,指著上面‘分引’二字詢問道,

“那這二字又是作何解釋?”

宗正看‘分引’二字,倒是一時不知從何說起。

這‘分引’之策乃是對付中原武林之士所用,據昨夜中山八狼的訊息,那些武林人士的目的很可能是自己,故而,宗正打算以自己為誘餌,將這些武林人士引開鄂州,如此便能為忽必烈解圍。

但是,此事又有諸多不確定之處,一則武林人士是否只有對付自己這一個目的尚不確定,萬一另有目的,那麼分引之計則不能完全湊效,二則就算確定了這些武林人士的目的只是對付自己,那麼又該如何讓忽必烈相信自己能夠完全引開這些武林人士。

宗正思來想去,覺著只有想一個兩方兼顧的方法,無論這些武林人士來此是何目的皆可將他們引離鄂州,如此方為穩妥之道。

故而,宗正想到了‘分引’的策略,與‘和議’、‘扶靈’兩個計策相比,‘分引’之計雖效用最小,卻是最傷腦筋,倒不是因為困難重重,而是看不透,自宗正被武林人士追殺以來,他便一直心存疑惑,對於武林人士的心思和關係亦是半知半解,一直看不透武林的格局。

此番武林各派齊聚鄂州,為的是這幾年的公道和正義,多年江湖仇怨的累積好不容易找到爆發點,身懷憤恨之情的他們倒是極力想找到能夠對付宗正的機會,雖然,中山八狼對宗正暗中有過提點,但是,宗正還是過於低估了武林中人,或者說沒有看透武林中人。

宗正此番所想之計關鍵在於分引,自己必須作為誘餌方能湊效,可是,宗正不確定忽必烈是否真的對自己放下戒心,若是忽必烈對自己心存半分疑慮,那麼斷不會放自己出營,而自己主動提出,則不免目的過於明顯,反倒進一步激起忽必烈疑心。

宗正沉頓了一會,將所有顧慮擱置一旁,想著先戳中忽必烈要害,再觀測其神色,再行說辭,便回稟道:“以大王留守鄂州的兵力,若只是對付鄂州宋軍或者中原武林任何一方,自不成問題,大王所慮無非兩者齊攻,如今,以議和之計斷開宋軍來襲可能,中原武林自然不敢妄動,只是,他們只要一日留於鄂州,大王便一刻不會安心,我所思分引之計便是既要斷開武林人士同宋軍聯合來犯的可能,又要將那些武林人士引離鄂州。”

宗正所言,正中忽必烈要害,忽必烈暗自想道:“若是能夠將這些武林人士調開鄂州,倒確實解除了威脅。”

宗正心知此計並無確切把握,故而不敢將話說滿,一來,說得太過自信,到時計謀未能取得應有之效,心裡反倒添堵,二來,則容易引起忽必烈懷疑,恰似拉弓放箭,弓弦拉的過滿,躬身繃得過緊則容易斷裂,倘若自己提出半分困難,反倒能讓忽必烈更加相信自己。

宗正見忽必烈似有肯定之態,便趁機復又補充道,

“只不過,對於能否順利引開那些武林人士,我並無確切把握,只能盡力一試。”宗正言辭頓挫,語氣中肯,面露難色,但卻毫無違和造作之感。

張柔聽此,便上前客氣地問宗正道:“梅少俠可是又何難處?若是我們能夠幫得上忙,還請明言。”

宗正望著張柔,細細品味張柔所言,再觀察一番忽必烈的神色,倒是覺著之前的緊張之感不再,直覺告訴自己,危機算是基本解除了,不禁在心底鬆了一口氣。

不過,聽到張柔問起自己難處,倒確實存有一個難處,時下,他們的目的是否僅是對付自己,尚不確定,若是另有他謀,自己也只能引開一部分人而已。

但是,宗正心中有數,依著自己的計策,定能將武林中的絕大部分高手引開,如此,剩餘人很難對忽必烈構成威脅,若是真的欲對忽必烈有所圖謀,也只能等到追殺自己的高手解決了自己,到時匯合一處方能有所作為。

只是在眾多高手面前,如何巧妙應對,拖延十天半個月著實是個問題,宗正倒是構想了一個計策,只是需要幾十人協助,故而,張柔主動提出幫助,正貼中宗正之需。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