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靈異小說>一葉黃金> 第四十二章 鳳山巧識緣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四十二章 鳳山巧識緣 (1 / 3)

第二天上午,錢書生和韓之楠有說有笑地來到茶坊。

錢書生先開口:“我們這就去爬風山。”這鳳山離縣城不到四里路,往返極為方便。

“那我也陪你們去,怎麼樣?”農廬試探性地問。

韓之楠連聲說“好,好。”

錢書生說:“那我們走吧。”

農廬趕緊回房,拿了包,帶上水和乾糧,就出了店們。巫青追到店外,喊道:“去了,就好好玩。”

農廬“嗯”了一聲,就急匆匆地跟著他倆上了路。

沿途山水相間,草木扶疏,碧綠滿坡,他們輕鬆說笑著,不覺到了鳳山腳下。一條小河繞著山間緩流而去,深則清澈見底,淺則可見裸石。

韓之楠是西北人,第一次看到如此靈秀的山水,心情大悅。抬頭望去,鳳山山峰外側而出,十分陡峭,像人的無名指。

錢書生與韓之楠並肩而行,邊走邊說,這時正講到山中令人稱奇的“石燕”:這種石燕會飛,大的像盂這種器皿,蒼青的質地,白色的紋理,彷彿有兩個翅膀,遇到風就飛起來,但是把這種石頭拿到其它地方,就不飛了。

聽到這裡,韓之楠說:“這確實神奇。”

錢書生邊爬山,邊向韓之楠介紹當地的山水,穿插風土人情。現在,他把重點轉向腳下的鳳山:

每當雲彩輕淡,陽光不強烈之時,山峰蒼翠如畫;每當積雨初霽,就又可見白雲蓬萊斜抹在山頂上,寺廟的青藍色漂浮蕩漾在半空中,頃刻萬變,不可窮盡。

韓之楠已是氣喘吁吁。錢書生有點費力,但人比較鬆弛。農廬揹著布袋,一副輕鬆的樣子。野蔓藤條隨時相見,野草青竹時有露頭,紅巖與青石相伴,偶爾抬頭,就會與山石上鋪著的青苔相遇。而途中三三兩兩擦肩而過的遊人,或爬山而上,或下山而去,在山中顯得有幾分孤單。

鳳山海拔不高,大約二百來米,以奇、俊、峭、險聞名,素有“武當遠,鳳山險”之稱。

錢書生善於調節,不覺到了半山腰,見一塊平地,就稍事休息。農廬拿出茶水讓大家飲用。韓之楠臉上的汗水直流,剛喝了一大口茶水。農廬向西邊一指:“我家的茶山,就在那西邊的山頭”

韓之楠順著望過去,一陣感嘆:“風景如畫,真是仙境啊!”

錢書生說:“我們現在處在西邊,東邊就是大名鼎鼎的荊山。”說完,又繼續爬山。

農廬跟著打氣:“要不了一會,我們就可以到山頂了。”

錢書生打頭陣,韓之楠在中間,農廬殿後,他們沿途基本是這個隊形。

到了百步石梯了,也最為驚險。韓之楠見兩邊都是鐵鏈相連,僅有兩人並排寬,逼仄而陡峭,腳下就是深淵,每邁一步都十分艱難。農廬在一旁好生照顧,邊登石梯邊鼓勵,韓之楠微胖,已是上氣不接下氣,費了九牛二虎之力,終於爬到鳳山山頂。一上去,他就癱坐在一塊紅彤彤的石頭上,手一個勁的擦汗。這時,一陣山風掠過,吹著他們汗溼溼的衣服,頓覺涼爽,疲憊漸消。眺望遠方,河流似帶,青山如黛,層巒疊嶂,雲霧繚繞,一幅山水畫卷徐徐展開。

來到金頂,錢書生向韓之楠介紹一番:“山上道觀建於梁武帝年號,你看,這金頂上全是銅瓦,因此得名。鳳山是政教合一的仙山。剛才我們經過了頭天門、玉皇閣、三清觀、關帝廟、聚仙橋、龜蛇二將等勝蹟,每一處都大有來頭。”

韓之楠感慨道:“鳳山確實是仙山,名不虛傳。”

錢書生開啟思路:“你是山西人,關公是山西人,這就是緣分。關老爺在這裡留下千古美名。”

韓之楠也有同感:“是啊,緣分不淺。”

“千里有緣一線牽。”農廬這話蠻貼切。

到了大雄寶殿,農廬對韓之楠說:“鳳山的靈籤,應遠不應近,抽支籤可以保佑家人的。”

錢書生也在一旁打氣:“既然來了,就抽支籤吧,保你財運亨通。”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