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有顏色,彷彿天地間“赤橙黃綠青藍紫”一般,繽紛了世界,浸潤了人間……
茶有季節。茶裡,泡著一個夏,臥著一個秋,藏著一個冬,孕著一個春。天天喝茶,就如同品盡四季;一生喝茶,就像品盡人生。
鄭板橋品茶曾邀“一片青山入座”,而農天一調侃道,他品茶是欲請一條古老奔騰不息的沮江作陪。
農天一清楚,茶最喜寧靜,但他更願意在一片大河大江的濤聲中品茶,那種寧靜才是最懂茶的靜雅與美好!比如,他曾經在漢江邊,在長江岸上,與友人把茶臨風的舒暢……
茶裡有朝陽和花香,有晨露與雲煙,茶裡也有和風細雨,還有江水和月光。品茶,品的是萬物,品的是大自然,品的是蹉跎歲月……
農天一感悟道,品茶,品的是心。
茶,只有投身到沸騰的生活中,全身筋骨才能舒展開,才能將自身的能量與價值釋放出來,才能散發出最濃郁的生命之香。
從荊山賣茶女的身上,農天一彷彿看到這小小的一枚茶葉,如果只是把自己藏之深宅,終日靜靜躺在不見天日的安樂窩裡,其價值永遠也難以顯現,時間久了,還可能會受潮發黴,那就壞掉了。
農天一記起《金陵瑣事》上的一句話:“凡茶葉肥厚的,味道很甜但不香;茶葉瘦小的顯苦澀,而苦的則香。”《茶經》也說:“啜苦咽甘,茶也。”
所以他說,喝甜茶後飲白水水發澀,喝苦茶後飲白水水發甜;喝過甜的再喝苦的會覺特別苦,嘗過苦的再嘗甜的會感特別甜。
汪紫薇聽後,笑道,你真是茶仙了。
農天一辯解道,苦是茶的真味,也是生命的真味嘛。好茶總是先澀後香,人生總是甘苦交疊,關鍵要一一嘗過、細細品味、時時咀嚼、慢慢感悟。有時最苦澀時正是芳香將至,最甘甜時卻有苦澀暗藏……
汪紫薇也被他感染,若有所思地說,喝茶,最沮喪的是把甘甜泡在茶裡,喝出的是苦澀;把快樂泡在茶裡,喝出的是煩惱;把幸福泡在茶裡,喝出的是痛苦。
他倆像在繞口令,農天一接著說,喝茶,最愜意的是把苦澀泡在茶裡,喝出的是甘甜;把煩惱泡在茶裡,喝出的是快樂;把痛苦泡在茶裡,喝出的是幸福……
所以說,人生所有的苦是能夠一一煮沸的,那煮成的就是一杯杯淡淡的清香。
農天一又說道,茶花的味道濃但是沒有香味,香氣都凝聚到葉子裡面去了。
世上所有開花植物幾乎都是花香於葉,花豔葉素,花貴葉賤,唯獨茶樹,卻是葉香於花,葉貴花賤。
汪紫薇也有自己的見解:在茶裡,葉雖不美卻是主角,花雖漂亮卻為配角;花雖爭奇鬥豔,葉卻傲於花叢。
經過做花茶,農天一感悟更深,他說,花多美在外,茶之葉卻美在內;花多香於外,茶之葉卻香於內——那是一朵人間最美的綠色的花,那是一縷最醉人的心香。
好茶多生自幽谷峻嶺、長於高山雲霧間,盡享日月光華、飽餐風霜雨露,還遠離汙染、嘈雜的環境,一生與青山綠水相伴。
農天一的思緒又飄到那個荊山“華龍瀑”那個賣茶女身上,因為她是一位脫俗的少女,他的印象極為深刻,因此他似有所思地說,過去為了出好茶,是讓少女在清晨用嫩手去採,且經少女的唇吻、嘴含,雖誇張,但在採茶製茶中,手汗、身髒、口臭、酒氣,以及器具不潔、環境汙濁,都是影響茶質的大忌。
汪紫薇聽後,笑的直不起腰來。稍後又說,“還少女呢……”
農天一見狀,來了一句,本來就是這個樣子的嘛,好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