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茶一世界,一藝一人生。
品味一杯香茶,神情氣爽,心曠神怡,研磨一身好茶藝,增長知識,精神倍增;同樣也需要忙裡偷閒、傾情付出,甚至需要一輩子的積累。
茶藝是茶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可或缺。
從栽培到製造、從評審到養生、從沖泡到品飲,靈活地展示了茶藝的“六美”,生動地再現了茶藝與文學的深度交融。
茶藝是有利於修身養性的。所以自古便有精修茶藝以達養心養德。
中國茶藝最講究的是道法自然,以簡為德,心靜如水,返樸歸真。茶藝,把人們日常的飲茶引向藝術化,提升了品飲的境界,賦予了茶人更強的靈性和美感。
巫青說,茶藝多姿多彩,充滿情趣,提升品味。從怡情到養生、從靜心到修煉,都給人以啟迪。特別是作一個茶人,更重要的是修身養德。
茶藝也是茶人情懷的一種特殊技藝。茶藝往往是茶人把自己的一生經歷融入其中。有詩云:
一河春聲捲浪花,孤舟晚泊天之涯,
龍王閣上閒人坐,沮江水試天心茶。
古木流芳,歲月陳香。在雲霧山中,盪漾著一顆綠色的翡翠,遠望如橫黛,近觀似青螺,臨空俯視又像陰陽合抱的太極圖。這裡氣候條件獨特,冬春多霧,夏秋多雲,日星隱耀,山嶽潛形;這裡生態條件優越,32座山峰,橫臥在雲霧煙波之中,滿山茂林翠竹,鬱鬱蔥蔥;遍地奇花異草,四季飄香;林中百鳥爭鳴,生機盎然。這就是荊山深處的天心岩。
天心岩產茶,其中,天心銀針的採摘一般在清明前後5天左右,採摘單一芽頭,經八道工序歷時22個小時製作而成。它以“芽身黃似金,茸毫白如玉”聞名,被譽為“金鑲玉”。
這時,丹霞、汪紫薇和農天琴圍坐在巫青身旁,巫青正準備教她們天心銀針表演茶藝技巧及步驟。
之前,為了配合雲霧山茶坊的生意,巫青經過反覆打磨,創造了天心銀針沖泡法及其茶藝表演,整個程式分為八個步驟:
第一步,欣賞幹茶。
在眾多品目的茶葉中,有一種特殊的茶類,採摘清明前的單一芽頭,在綠茶加工工藝上,又增加了“悶黃”的工序,形成特有黃葉黃湯,這就是天心銀針,屬於黃茶中的黃芽茶,又是黃芽茶中的極品。
天心銀針是用單個芽頭製成的,外形粗壯,堅實挺直,芽身金黃,銀毫滿披,不僅品質優異,外形也十分獨特。這款茶是農廬的傑作!
第二步,火煮山泉。
天心銀針精茗蘊香,借水而發。銀針的沖泡最宜泉水、溪水、井水。正如汪秀才寫過一副對聯,“龍井有泉好作飲;荊山無處不宜茶”,把當地的龍井水和荊山名茶有機聯絡起來,說明了天心岩最適宜種茶,龍井水最適宜沖泡天心茶。
第三步,滌器淨杯。
中國的茶具,歷史悠久,種類繁多,造型優美,除實用價值外,也有頗高的欣賞價值,受歷代飲茶愛好者青睞。
早在一千多年前的唐代,陸羽《茶經》記載了青瓷茶碗。隨著烹茶用具發展,如今已是品種齊全,品目眾多,或者說是琳琅滿目,五彩繽紛了,然而適合燒水的壺首推石英壺。
而沖泡天心銀針的茶杯則首選透明玻璃杯,玻璃杯潔白無瑕,價廉物美,給人以美和淨的感覺,因為玻璃杯能透視杯中的景觀,使賞杯與賞茶有機結合,相互襯托,相得益彰。
第四步,投茶沖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