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靈異小說>一葉黃金> 第九十一章 沉浮東坡茶(下)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九十一章 沉浮東坡茶(下) (1 / 2)

對細節無比執著,講的是一個精緻。

蘇軾對烹茶十分精到,有所謂“飲茶三絕”之說,即茶美、水美、壺美。

茶美自不必說,蘇軾堅持認為,水也是泡出好茶的重要組成元素,他曾在《求焦千之惠山泉詩》中說道“精品厭凡泉”,其對烹茶細節的執著可見一斑。

在蘇軾謫居宜興蜀山講學時,非常鍾情金沙泉水,常遣童僕前往金沙寺挑水,童僕不堪每日往返勞頓的辛苦,悄悄在水桶裡裝上了普通的河水,但卻被對水非常挑剔的蘇軾所識破。

後來,蘇軾準備了兩種不同顏色的桃符,分別交給童僕和寺僧,每次取水必須和寺僧交換桃符,如此童僕就無法偷懶了。此外,蘇軾對烹茶煮水時的水溫掌握十分講究,不能有些許差池。

他的經驗是,煮水以初沸時泛起如蟹眼魚目狀小氣泡,發出似松濤之聲時為適度,最能發新泉引茶香。煮沸過度則謂“老”,失去鮮馥。

蘇軾不僅自己汲水、生火、煎茶,對於磨茶也很精通。他還曾設計一種提樑式茶壺,烹茶審味,怡然自得,題有“松風竹爐,提壺相呼”的詩句。

一副對聯趣事傳天下,道盡世間冷暖。

長期的地方官和貶謫生活,使蘇軾足跡遍及各地,從四川到浙江,從宋遼邊境到嶺南、海南,為他品嚐各地的名茶提供了機會。在這當中,有關蘇軾飲茶的趣事也是層出不窮,最令後人難忘的,莫過於他在莫干山中作出的那幅千古絕對了。

相傳,當時任杭州通判的蘇軾在一次外遊中,路經莫干山,並來到一座廟中小憩。廟裡主事的老道見他衣著簡樸,相貌平常,對他相當的冷淡,只是應付地說了聲“坐”,又對道童說了聲“茶”。

待蘇軾坐下交談後,老道方覺得客人才學過人,來歷不凡,又把蘇軾引至廂房中,客氣地說道:“請坐”,並對道童說:“敬茶”。

兩人經過深入交談,老道才知道來客是著名的大詩人蘇軾,頓時肅然起敬,連忙作揖說道:“請上座”,於是把蘇軾讓進客廳,並吩咐道童:“敬香茶”。

蘇軾在客廳休息片刻,就起身拜別老道,這時,老道急忙請蘇軾為其留下墨寶,以作紀念,蘇軾淡然一笑,瀟瀟灑灑地揮筆寫道:

坐請坐請上坐

茶敬茶敬香茶

老道看罷,立刻覺得臉上火辣辣的,羞愧不已。從此以後,這個對子也被後人用來作為警示“勢利眼”的典故,並廣為流傳。

蘇東坡深研佛理,亦精通茶道,寫下了不少膾炙人口的詠茶詩詞。對飲茶一道,東坡深得獨到之秘。同時,他對於茶葉、水質、器具、煎法,都頗有研究。從他的詩詞中可略見一斑:

《試院煎茶》:“蟹眼已過魚眼生,颼颼欲作松風鳴。蒙茸出磨細珠落,眩轉繞甌飛雪輕。銀瓶瀉湯誇第二,未識古今煎水意。君不見昔時李生好客手自煎,貴從活火發新泉。又不見今時潞公煎茶學西蜀,定州花瓷琢紅玉。我今貧病常苦飢,分無玉碗捧娥眉,且學公家作茗飲。博爐石銚行相隨。不用撐腸拄腹文字五千卷,但願一甌常及睡足日高時。”

詩中談論煎茶要注意火候的問題,其描述茶、茶湯、茶具及茶效,一氣呵成,引人入勝。

《西江月》:“龍焙今年絕品,谷簾自古珍泉。雪芽雙井散神仙,苗裔來從北苑。口湯發雪腴釅白,盞浮花乳輕圓。人間誰敢更爭妍。鬥取紅窗粉面。”

詞中提到以谷簾珍泉煎烹龍焙絕品,乃是人間茶品之極致。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