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者,南方之嘉木也。”
因古老而神聖,因茶樹而神往。荊山,是多少茶人魂牽夢繞的地方,可以神遊奇山秀水,可以在松下竹林品茶,去深山老林,一睹千年古茶樹的真容。這些都是一種難以言說的輕鬆、和悅與愉快。
《神農本草經》中說:“神農嘗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在那個蠻荒的時代,神農是一位具有開拓性、神秘色彩的人物。
據說他有一個水晶般透明的肚子,吃下什麼東西,他自己可以從他的胃腸裡看得清清楚楚。那時的人,吃東西都是生吞活剝的,因此經常鬧病。
神農為了解除人們的疾苦,就把看到的植物自己先嚐試一遍,看看這些植物在肚子裡起什麼變化,判斷哪些有毒哪些無毒。當他嚐到一種開白花的常綠樹的嫩葉時,就在肚子裡有了反應,過了一會,自己覺得清心醒目,非常舒服,這就是最早的“茶”了。
神農為了族群的健康,長年累月地爬山涉水,嘗試百草,每天都要中毒幾次甚至幾十次,全靠“茶”來解救。直到最後一次,神農來不及吃茶葉,還是被毒草毒死了。據傳,那時候他見到一種開著黃色小花的小草,只見花萼一張一合,一動一停,他感到十分好奇,就把葉子放在嘴裡慢慢咀嚼。
一會兒,他感到肚子很難受,還沒來得及吃茶葉,肚腸就一節一節地斷開了,原來是中了斷腸草的毒。所以人們尊稱他為人文始祖。
時間到了近代,隨著環境嚴重惡化,古老的植物日趨減少,有的物種甚至慘遭滅頂之災。而人文古樹就更是稀有之物。如柯楠樹、天師慄等都有千年以上樹齡,這些千年古樹的背後,都有神秘的傳說,也有令人心酸的往事,更傾注了一代又一代人的精心呵護。
在荊山深處,就有“古茶樹傳奇”、“千年春桂”、“櫟杉傳奇”、“五穀神樹”、“鴛鴦樹傳奇”等故事廣為流傳。
追古尋源,千家嶺有一位年近八旬的老者講述了一段歷史傳說。
公元684年,武則天將唐中宗李顯封為盧陵王,貶到荊山的荒郊野嶺。李顯到了大山深處後,悲憤交加,寢食難安,第二年春天就臥床不起,眾醫難治。當地刺史下令,遍尋名醫良藥,為廬陵王治病。
某日,一山民呈報:郡縣南面的臥龍山腳下一個叫仙人渡的地方,有一位高人,善治百病,刺史立即派人到仙人渡尋訪。
仙人渡是一塊風景秀麗的高山平地,東低西高,南峻北緩,南面是連綿數十公里的荊山原始森林,北面是氣勢宏偉的臥龍山。
臥龍山下住著一戶姓王的藥農,祖祖輩輩以上荊山採藥、為百姓治病為生,人稱“仙家藥王”,仙人渡地名由此而來。
據藥農後人講,古時候,茶仙子云遊天下,來到仙人渡,發現了這塊風水寶地,便種下了一棵茶樹,這棵茶樹得天地之靈氣,見風而長,三年長成大樹,樹葉泡茶可治病療疾。
藥王說,廬陵王之病乃怨氣淤積,急火攻心所至,不妨用古茶樹葉一試。
說來也巧,李顯飲此茶數天後痊癒,立擇良日、備百金、率眾人前往仙人渡,觀古樹,謝藥王。廬陵王一行百人,浩浩蕩蕩,不一日,到達仙人渡。
當地刺史命藥王見駕,不料,藥王家早已人去屋空……
一行人進到屋內,只見藥案上留下一張紙條,字跡清晰,油墨未乾,上面寫道:
“母懿皇帝鎮荊山,天子蒙冤幾時休,神茶明目去心疾,臥龍騰飛官抬頭。”
一行人看後,一陣感嘆。
“仙家藥王”一夜之間,不見蹤影,不知去向。
後來,有有心人到山裡找尋,無果。“仙家藥王”就像迷一樣,藏在這原始密林之中,從此消聲滅跡。
說來也巧,十四年後,李顯回京,重登皇位,方知詩中含義,為感謝荊山人民的深情厚誼和藥王的救命之恩,李顯復位後免荊山郡縣三年稅負,將仙人渡臥龍崗改名為官抬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