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靈異小說>一葉黃金> 第七十九章 茶巷本多情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七十九章 茶巷本多情 (1 / 2)

茶巷子,是老城的一條繁華街道,與農廬經營的“雲霧山茶坊”緊挨著。因其經營的茶葉與位於巷裡的戲臺,便有了人氣,比起附近魚巷子的腥濃味,這裡就多了一份享樂的清閒和雅緻。

說起來,再雅的事情,也是從日常所需開始的,所以它一直留在老城人的生活之中。

茶巷子原名牛市巷。當時,沮水沿岸各縣及外地的商人運來大批牲牛,在此交易。隨著來此交易的人越聚越多,許多人或牽或拉,往往弄得汗流浹背,口乾舌燥,需要喝茶飲水,以解飢渴。

常年住在此處的居民順應需求,遂開起了茶館。於是,在此巷的巷頭巷尾便出現了一些早期販賣茶葉的店鋪,一些飯鋪與客棧也隨之興起。茶葉顯得清淡、文雅、潔淨,人所喜愛。就這樣,大家便將牛市巷改名為茶巷子。從此,那牛市便消退而去。

從明朝中後期開始,茶巷子逐步形成,以茶葉經營為主,後來名氣越來越大,至今已有幾百年歷史。

說到茶,南頤縣自古便是產茶重地。夏季暑熱需飲茶,冬季寒冷,喜食辣椒驅寒,飯後亦需飲茶,家中來了客人要裝茶,等等。南頤縣及沮河沿岸的人,飲茶可謂五花八門,各具特色。

茶巷子不只是賣茶,它的先祖是從小茶館起步的。從最初街邊擺幾個位子,到後來的店面擺幾張八仙桌子,放幾條凳子,泡幾壺涼熱清茶水,再加點花生糖果之類的副食。

隨著產業化,花樣也多起來,茶的花色品種增多。有芝麻豆子茶、菊花茶、姜鹽茶、糖茶、黃茶、紅茶、綠茶、黑茶等。茶館裡擺設了躺椅,顧客可坐可躺,可整天泡在裡面。這就又誕生了一個副業——說書。

那些說書人口才極好,說的又都是人們津津樂道的三國、水滸、西遊記之類的英雄故事。後來,巴楚戲班子進駐,茶巷子更是成了名巷。

原來,在茶巷子將一老茶園改為戲園,作為巴楚戲班子演出場所。因巴楚戲班子早年曾走村穿巷演出,或到臨縣鄉鎮演出,影響一時,人們遂將戲班子唱的戲稱為花鼓戲。

巴楚戲班子人員並不固定,屬於鬆散型的,雖然創立較早,但一直沒有固定演出場所,自此才有了落腳之地。後來戲班子幾經摸索改建,就有了今天的規模。花鼓戲作為荊山一帶的地方戲種,具有濃郁的地方特色而深受當地人喜愛。

自此,來茶巷子看戲的人絡繹不絕,連同戲園周圍的茶鋪,生意也越來越紅火,茶館也越開越多,巷子也就成為名符其實的茶巷子了。

總之,茶客在此,既可以吞雲吐霧,海闊天空地盡情交談,還可以聽聽戲,喝喝茶,打發時光,這茶館就成為當地人和外地人休閒消遣的好去處。

現如今,茶巷子小了,舊了,但生意還不錯,因為它連線著古城人的生活,也連線著古城厚重的歷史。

茶巷子是農天一青少年時期愛去的地方之一。說白了,就是去聽說書人說書。要喝茶,家裡是現成的。

這天,巫青陪同農天一去茶巷子聽說書,沿著青石板路面慢走,兩邊平房居多,間或有兩層樓房。茶香伴著說書聲,倒是一件十分愜意的事情。

落座後,農天一說:“媽媽,一會就開始了。”

巫青“哦”了一聲,點了一碗茶和一些小吃,坐在中間靠右的位置上。農天琴長大後,也愛跟著湊熱鬧,她也喜歡聽說書,也愛聽三國等古時英雄人物的傳奇故事。

現在,一些在此經商的商人將平房改為兩層樓房,用以經商與居住,隨後,商業經濟逐步興盛。

一會兒,說書人就出現在小木臺子前,身穿長衫馬褂,走起路來都像是在說書似的,搖頭晃腦,身子一扭一扭,顯示一種派頭。

說書人站在木臺子中間,他的前面擱著一個半人高的木桌子,這時,隨著木板使勁往桌子上一敲,木擊聲傳出,剛才還是嘰嘰喳喳的,現在場面頓時靜了下來。大家都在翹首以待。

今天,說的是“三國志”中的一節。開場白過後,說書人說到動情處,或傷心處,或刀光劍影處,那神情不是清流湧動,和風細雨,就是龍飛鳳舞,酣暢淋漓,那吐沫腥子也就隨即橫飛起來……

巫青難得出來一趟,閒坐著,喝著茶,農天一聽的蠻專注,只是偶爾吃點瓜籽花生,他倆隨著說書人講解的故事,推進的節奏,或平和,或鼓舞,或激越,或亢奮……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