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靈異小說>一葉黃金> 第七十三章 三濟堂逸聞(下)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七十三章 三濟堂逸聞(下)

又一日,農廬與汪秀才在茶室喝茶,興致正濃,眾茶客也在悠然地品茶聊天,忽然,聽到街市上馬叫嘶鳴,引起一陣騷動。

眾茶客舉目一看,都恐慌起來,有的嚇的大聲尖叫,一會兒從茶樓四散而出。

原來是兩個東洋鬼子,這時拴住了馬,提著槍,大搖大擺徑直進入“三濟堂”茶樓。兩個東洋鬼子把洋槍往桌子上一拍,嘰裡咕嚕起來。

這時,農廬計上心來,臉上堆著笑,三步並著兩步地走過去,端茶倒水,同時示意小紅姑娘快點離開。

小紅姑娘卻沒有意會到,在慌亂之中,不知退避。因她長的有幾分姿色,水靈靈的。

其中一位鬼子蓄著鬍子,忽然站起來,將一隻大手搭在小紅姑娘的肩上,“嘿嘿”地怪笑著,似要調戲。

小紅姑娘顫抖如一隻受到驚嚇的小鳥,鳴鳴直哭。

農廬大怒,操起一條板凳正要輪起,忽覺腰桿子頂上一個硬邦邦的東西,死死地頂住了。原來是鬼子的一杆洋槍!

關鍵時刻,不由得僵持住了,手中的板凳隨即掉下來,農廬本能地痛苦地閉了一下眼睛。但他已火冒三丈!

正是十分緊急時刻,剎那間,忽然聽到“哇呀哇呀”兩聲慘叫,農廬聽到背後有什麼東西“轟然”倒下,急忙轉身,只見那個持槍的鬼子已經斷氣,翻著白眼,身上卻無半點傷痕,再一轉身,那邊的小紅姑娘正掩面抽泣,腳下卻平躺著一具東洋鬼子的屍體……

眾人正在詫異時,廚房內突然走出一個人,原來是瘸老頭,這時不管怎麼看他,他一點都不瘸!

只見瘸老頭麻利地將一根粗繩索,捆住鬼子的兩具屍體和兩杆槍,如拎小雞一般,頃刻間便綁在茶樓前的一匹馬背上,回身一抱拳:“青山依舊,綠水長流,老漢這裡有禮了,後會有期!”

眾目睽睽之下,瘸老頭忽地飛身上馬,隨著踏踏的馬蹄聲,呼呼的奮蹄而去……

這邊,眾茶客呆若木雞,農廬站在高處,猛地大聲喊道,請大家稍安勿躁,繼續喝茶!

原來,這佝僂的老頭,正是“三濟堂”茶樓臨時聘用的一幫廚,五十開外,自稱來自湖北道教聖地武當山,一隻腿微瘸,腰是佝僂著的,便不常出來,多守在廚房內,也不愛與人交談。因此,茶樓的人都稱他是個“悶葫蘆老頭”!

今天,他一點也不“悶”,並且是“不鳴則已,一鳴驚人”!

在“三濟堂”茶樓的二樓,營業面積有百餘平米,最裡頭的小舞臺上,是說書人和唱戲的表演場所,吹拉彈唱,樣樣拿手,既吸引了不少戲迷,也留住了不少茶客。

二樓的另一頭,則設有專門的棋室,弈棋者配一杯茶,在棋局搏殺的氣氛裡,散發出嫋嫋茶香,不失為一種絕配。那頭說書唱戲,這頭棋迷們下棋,既不耽誤,也互不干擾,各有各的樂趣。

茶樓除了下圍棋,還有下象棋的人,不過稍少一些,每天下圍棋的總有二三十號人,碰上節假日或輪休,或者有什麼棋界大人物造訪,下棋或看棋的人就更多了。茶樓是生意是日日爆滿。

所以,二樓就像一個大道場,既有戲場子,又有棋場子,還有幾間考究的雅座。這種混搭的設計,人來了就不想走。

從棋藝層面上看,漢口本地並沒培養出什麼傑出的大國手,也可能是漢口這地方比較養人吧。當然,國手們也會三不知來漢口轉一轉棋場子,而“三濟堂”茶摟是來漢口國手必到的一個地方,曾有“南北國手”之稱的人物,造訪過“三濟堂”茶樓,並與漢口的棋迷切磋數日,可謂熱鬧非凡。

農廬經營茶摟的方式,頗有些講究,一樓以散客為主,三教九流混雜,儘量照顧周到,使之相安無事。所以簡單到了極點:進門花點零錢,就可以買杯清茶,其餘一切隨意,唯獨有一條:不得高聲喧譁!至於點心、瓜籽、糖果、小吃之類,茶樓搭售。因此平頭百姓都可以進茶樓喝茶,這無形之中就聚集了人氣,贏得了口碑。

而入棋比較深的棋友,會在一下班就匆匆扎進茶樓與人手談,殺個一兩盤,屬於稍稍解饞,隨後起身下樓,在小店花點小錢買碗麵權當晚餐,然後返身回茶樓再戰,直到深夜九、十點鐘才散場子。茶樓裡設有藤椅,棋迷在節假日會泡上一整日,覺得精神不濟時,就在藤椅上睡個短覺,養足了神繼續鏖戰。這茶水錢自然是少不了的。

在“三濟堂”茶摟下的“彩”棋,還有“幫彩”一說。這是指下棋一方想學棋練棋,但囊中羞澀,如果家中富裕的棋友比較看好他,就會資助他透過下“彩”棋學習,替他出“彩頭”。瘸腿段先生就指導過不少接受“幫彩”的學生,其中有一位叫王坤。

這王坤的經歷比較傳奇,他家中曾經很有錢,甚至跟一位科學家還沾親帶故,證據是他們家曾住在那位科學家的故居里頭。王坤說起此事龍飛色舞的。王坤的父親曾經投資辦廠,廠子建到一半,被突襲的一場大水沖垮,其父咬著牙把工廠建完,等到購置裝置時,卻囊中羞澀,工廠只有停擺,家道就此中落。

王坤三十歲才接觸圍棋,可他憑著過人的天賦,一步以步在茶樓打出了名氣,屬於大器晚成。在得到地方官員的重視後,王坤後被受聘為地區教練一職。

王坤和瘸腿段先生的對局歷程,棋友們講起來是津津有味:起初,段先生讓他兩子,可輕鬆勝他,後來改成一子,讓先……又過了一些時日,王坤的棋藝已經長進到與段先生旗鼓相當的水平,段先生捨不得這個學生兼對手,可又不能耽誤自己下棋吃飯,便和王坤商量好:贏了王,王給錢,輸了,記賬,下次贏棋的時候再自動扣掉。用這個方法他倆維持了一段棋局好時光。

在此期間,有個“弈貴棋賤”之說,意思是,象棋是販夫走卒們的玩意,多少有些粗鄙,登不了大雅之堂,而下圍棋不一樣,那是文化人才玩的高雅。這好像有點“文人相輕”的味道。

真實情況是,在戰亂和動盪的年代,無論是象棋還是圍棋愛好者,都沒有系統學習過,也沒有競技升級的機會,就“三濟堂”茶摟而言,這裡聚集了大漢口水準最高的一批圍棋迷,絕大多數人都是人到中年,極偶然的機會接觸到了圍棋,喜歡了,就下上了,直至著迷,僅此而已。

比如,有一位棋友,他家原先是開藥館的,藥館裡頭有一位開方子的醫生會下圍棋,這位棋友這才開始跟他學棋,想想,無論是做工的,還是醫生,抑或其它什麼職業的,其現狀是臭棋簍子居多。

因為在動盪年月,任何人想提高棋藝都不是那麼容易的,除了尋譜尋名師,而大多數棋者都是靠去茶樓茶館這樣的江湖之地,經過一番摸爬滾打的歷練,才會有一點棋藝上的長進。

大約過了半個月的時間,農廬及隨行人員就返回了南頤縣,只有農天一繼續留在漢口“三濟堂”茶樓。

在漢口期間,農天一除了做好分內事外,他一有空就跑到棋室看下棋,不久,他也慢慢愛下圍棋,並且棋藝大有長進,這是始料未及的。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