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靈異小說>一葉黃金> 第七十章 傳世有“別苑”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七十章 傳世有“別苑”

這時,巫青正在泡茶,大家靜靜圍坐在一旁。這是用老茶製作的,且壓了“螃蟹腳”。

當即煮水開泡。農天一看湯,色褐黃;啜一口,滋味醇厚,幾無新茶的渥堆味。閉上眼睛靜心細細體會,只感到一股清純的茶氣沁入心田,別無異味,好純的茶!

三泡後,甘甜,香醇慢慢地在口腔、舌尖上瀰漫開來,且越來越強烈,此時,宛若自己的喉底就是一口泉水,甘醇綿綿不絕地湧上來。這或許是傳說中的舌底鳴泉吧。

大家小心翼翼地傳遞、嗅聞,生怕驚擾了這沉睡中的嬰兒,更怕驚醒了這經過十多年時光洗禮、來自高山古茶園的精靈。陶罐煮水,巫青親自執泡,未幾,一杯紅濃透亮的茶湯擺在眼前,乍一看,彷彿不是茶湯,而是一抹水彩顏料,色澤均勻,純粹,透徹,濃稠,已是讓人未品先醉了。

農天一慢慢地啜一口,開始沒什麼特別的感覺,但當茶湯滑入喉底,純、醇、綿、滑的感覺油然而生,喉韻深,回甘強,整個口腔瀰漫著飽滿的甘醇,宛若從喧囂的塵世中輾轉至寂靜的原始森林般,讓人心境陡然靜謐,彷彿聽到了叮咚的溪水和樹葉悄然落地的聲音。

六七泡後,更是品到了一種熟悉的米香,彷彿又從原始森林穿越到稻花飄香的田野。

歷經時光的洗禮,會沁出迷人的花香、蜜香、米香,為什麼她們會如此的甘醇,韻味悠長?

現在,農天一終於找到了答案。茶葉因歲月磨礪,歷盡沉浮洗滌,苦澀才釋放深蘊的清香,而生命,也只有在遭遇一次次的挫折和磨難後,才會激發岀人生的脈脈幽香。而那些沒歷經過風雨滄桑的,就只在生活的表面漂浮,好比溫水沏的茶,根本釋放不出生命的芳香。

這天上午,農天一進入縣城“沮江別苑”,一探究竟。

此時此刻,假如輕推豪門,走在園林內,一縷琴音捎帶著絲絲涼意,便是入佳境心悠然了。翩翩而至的美人,身姿微曲做了個揖,蘭花指熱情洋溢迎賓而入。美人身後,站立著彌勒佛雕像,長袍遮不住那能容天下的情懷,那人在時光中笑顏綻放,笑意中流露出的舌尖朝著天際,如滿盈處女的孩童,惹來了諸多的愛撫和溫存。

在佛像右側,桃形後臺色澤醒目,那壽桃寄寓著品茗者的康健長命。那桃中別有勝境,昔時冷杉寺方丈,總會眷念著那寺後巖崖中山竹掩映下的數叢老茶。

每年,春雨催茶叢,枝頭抽出新芽,茶芽伸展幻化成青蔥葉片,爾後又出新芽,芽兒漸展,云云節節高升,葉葉片片青蔥。此景令方丈愉快不已,由此發出感嘆:“我乃落髮之人,貧寒孤寡,但志在高遠,吾欲與此茶為鄰殊途同歸,如摯友旦夕相處”

門生笑答:“師傅所言,真可謂茶如品德節節青。”

每當月兒高照,方丈便會帶著他的徒弟在竹林下,諦聽小蟲呢噥,以竹為鄰,以茶當酒,傳授“茶禪一味”。

這時,農天一步入“沮江別苑”大廳中的“茶師橋”,其名取“竹”字的一半,那竹葉兩兩向下伸展,由“個”字組成,它禮讓虛懷的美德躍然亭中。那琴音的來由即是這“個亭”了。

農天一終於明白,因了“節節青”,原來發源於“客至莫嫌茶當酒,山居偏隅竹為鄰”的冷杉寺,而對竹的情有獨鍾。那山中毛竹,“蓋林之竹,瘦勁高慢,枝枝傲雪,節節千霄,有正人之豪氣呼呼凌雲,不為俗曲”。其氣呼呼、其節可歌可表,正是謀劃企業所當師法之精髓。

那“個”字也是忖量之寄情。昔時,農天一的先輩挑起茶擔,或坐上滿載茶葉的木排、木帆船,或者竹筏,向戀戀不捨的親人揮了揮手,起頭了農家迢遙的行程,由龍巖村出發,開始了萬里行程……

可以試想一下:每當薄暮時分,那“茶師橋”上弧形的尤物靠上,一個個尤物時而盯著水裡清閒遊的魚兒發呆,時而朝向遠方望眼欲穿,企盼親人歸。

亭子旁的“天一井”,似乎在傳遞著一段傳奇:

這是一口元代發掘的古井,大家都叫它“大井”。清代,每年春茶一上市,各地販茶的商賈齊聚於此,組合一個茶價競標行會,在這口井旁鬥茶競價。

為了停止商販間的離心離德,爭取春茶上市的開價權而強行壓價的舉動,晉商徐氏經由徵集井名號的競標,來決議春茶的代價,既為“大井”換上個文雅的名字,又可確保晉商徐氏收購茶葉的正當權力。徵集井名號在“大井”旁進行,法則定為一炷噴鼻為限,井名要在“大井”二字範圍內構思,或添減筆畫,但不得多出兩筆。

鬥茶之後競標儀式開始了。一炷噴鼻將要燃盡時,一位賽手躍上擂臺,執筆在“大”字下添了一點,又在“大”與“井”中添上一筆,巧妙地構成了“太一井”之名。最終這位賽手得到了開價權。

當年,農家以“持義如崇山,杖信如介石”的商德與晉商徐氏精誠互助,徐氏謀劃茶葉得到一片山谷,建家宅數餘座,修遊溪、建碼頭,立家祠、設龍王閣。在積聚財富之後,在南頤縣城東南面建起了一座頗具規模的私人園林——“沮江別苑”,供其家屬及女眷在此休閒、娛樂、遊玩,但同時兼有家用小學堂。

園林內建有水榭亭臺、拱橋及迴廊,小巧別緻。這一方水池養著各類觀賞的錦鯉,錦鯉頗通人性,每當女眷靠在護欄邊,從水面上閃過投料的影子時,便會敏捷游來,然後一躍而起,惹得女眷們發出銀鈴般的笑聲。池子四周,擺滿了時令花草和奇形怪狀的盆景,若是逢年過節,水池旁漆了紅木的看臺上,請來戲班子唱戲,便有藝人在此撫琴、吹拉彈唱,那婉轉的琴聲和著清脆的絲竹聲,以及甜美的唱腔,使園林縈繞著節日的氣氛,充滿了藝術的享受。

在“沮江別苑”園林內,極具傳奇色彩的,當屬那如桃花葉狀的“桃心門”。那門形曲線精美,錯落有致,讓人浮想聯翩。這扇特製門是由其賢妻汪氏精心打造的。聽說汪氏有著一副婀娜多姿的身材,和一顆玲瓏剔透的心,是個美好絕倫的才女。她為其子選美娶媳,可是煞費苦心,都要求像她一樣才貌雙全,聰慧過人。

汪氏就以這扇“桃心門”作為權衡身段的尺度,起先的女子要有相吻合的高度,走到這門中屈膝微坐,臀部鑲入凹處,昂首將背部靠向凸處,要想經由此門的磨練,除了須有勻稱的身材外,還要有體態方面的磨練,汪氏嚴酷的擇媳尺度,讓很多姑娘望而生畏。現在,“桃心門”已不再用來權衡新媳婦的尺度,卻有很多小姐常會暗自從容地由此比試比試,其結果是每每自嘆不如。

“沮江別苑”已在此靜默一百多個春秋,徐氏之妻汪氏的傳奇故事,至今還在此間口口相傳。

農天一遊過“沮江別苑”後,連連稱奇。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