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雲霧山腳下,有一個叫木瓜埡的小山村,村裡有一戶人家姓商,自幼父母雙亡,只有兄妹二人相依為命。大哥自小在鳳山懸崖上的道觀做了個道士,道號無為道人。妹妹叫丹霞,芳齡二八,纖手細腰,燦若桃花。丹霞聰明伶俐,十分乖巧,手腳利索,常在茶山採茶,深得農廬夫妻喜歡。
暮春的一天,陽光明媚,丹霞是農廬僱來的採茶女,她像往常一樣揹著竹簍,來到天心岩採茶。此時山間雲霧漸散,空氣清新,丹霞一邊用指尖掐著嫩芽,一邊情不自禁地唱起了雲霧山的《採茶調》:
三月裡來,青山綠茶香,
千家萬戶,上山把青踏。
掐下嫩枝葉,神物簍中臥,
十指尖尖,嫩芽鮮鮮,
泡出一個新世界,
賽過天上活神仙……
丹霞起頭,隨即,採茶女就附和地唱起來了,悠揚動聽的歌聲在幽靜的山澗流淌,久久迴盪。
採完茶,丹霞獨自一人下山往家趕。走到半道上,忽然間,天空陰沉,在山的西南角飄來一團烏雲,一層一層慢慢翻滾,不一會越翻越多,把太陽的身影全部遮蓋,頓時狂風大作,春雷乍響,暴雨傾盆。
丹霞的衣裙全被淋透了,緊裹著嬌嫩的身體,曲線盡顯,胸前高聳,就像兩朵盛開的山牡丹,嬌豔欲滴。丹霞急匆匆地下山,想找一個避雨的地方,可山上哪有人家?正當她有些失望的時候,在前面忽然出現一片茂密的竹林,她隱約看見了一個竹樓,丹霞喜出望外,就急奔過去。
丹霞緊叩竹門,著急地喊道:“有人嗎?”無人應答,竹門卻虛掩著,她便推門而入,只見竹樓裡擺著一桌一椅,一鍋一灶,一床一被,清理得乾乾淨淨,井井有條。環顧四周,屋內空空如也。
這時,雨沒有停下來的意思,且愈下愈大,天色愈發昏暗。丹霞靜靜地坐在竹窗前,聆聽雨打竹葉的聲音,遠處的山峰隱沒在雨霧中,已模糊不清,漸漸地,她有了倦意,就趴在桌子上睡著了,不知覺地沉醉於夢鄉之中。
丹霞夢見自己穿過一片竹林,隱約間,見一山洞,洞門頂上刻著“小龍洞”三個字,並附詩一首:
神仙宮中鎖雲峰,
緣來福至兩相通。
崖斷斜挑青天起,
風雷嵐傾入龍洞。
丹霞很好奇,徑直推門入內,只見洞裡很空曠,有許多石桌石椅石凳,洞壁上鐘乳石或大或小,一律豎立,錯落有致。丹霞走上前去,好奇地輕擊鐘乳石,鐘乳石便發出清脆悅耳的聲音,那聲音沿洞壁擴散開來,慢慢形成一陣陣悶響,灌注於洞內。丹霞忍不住再往裡走,見一尊觀音菩薩雕像,活靈活現,便上前不自覺地跪拜,嘴裡還振振有詞。
丹霞抬起頭,見一行字:“雲雨隨緣,阿彌陀佛!”這莫非是觀音顯靈了。現在,不就是因雲雨而擱置如此嗎?
丹霞甚感驚奇,謝過菩薩的點化,又往前行,不知走了多久,丹霞看到了一個連心石橋,石橋下有一條香氣盈盈的山溪,溪水潺潺流淌,清澈見底,還有幾條小魚兒在溪流裡撒歡;溪流旁,有一幢青石壘砌的房屋,周圍翠柳依依,鮮花撲鼻,雞鳴犬吠,恍若世外桃源。
興許是走累了,天也快黑了,丹霞想找個地方歇息,她來到石屋內,輕敲石門,開門的是一個濃眉大眼、長相英俊的小夥子。小夥子友善地朝丹霞微笑,似乎與她早已熟識,又似乎是在此專門等候她的。兩人是那麼的心照不宣,又像是心有靈犀一點通。
丹霞不覺臉頰一陣羞紅,心想,這難道是觀音菩薩說的“雲雨隨緣”?既是天意,那也就無需躲藏了,情由心生,此刻,想到這些,丹霞已心猿意馬了。於是,孤男寡女共處一室,順理成章,兩情繾綣,共撒雲雨。
山雨不知何時停了,燦爛的陽光透過竹窗,班駁地撒在丹霞的身上。丹霞發覺自己做了一個奇奇怪怪的夢,這時她從夢中驚醒,發現自己竟然一絲不掛地躺在被窩裡,臉上早已飛滿了紅雲,她甜蜜地回憶著夢境,都捨不得回家了。
她問自己,這是怎麼啦?
丹霞越想越覺得奇怪,忍不住把夢境告訴哥哥,無為道人說:“你這是日有所思,夜有所夢。我妹妹真的長大了!”
丹霞聽了大哥的話,回想那個輪廓分明、英俊爽朗的小夥子,對她極盡柔情,萬般疼愛,她在心底忽然愛上他了。丹霞總是有意瞞著大哥,期待奇蹟出現,就想偷偷跑到“小龍洞”裡去幽會。一次,兩次,到了第三次,她終於見到夢中的那個俊秀的小夥子。小夥子禮貌地與她打招呼,與她攀談,丹霞見他果真如夢境一般,內心自自然然地起了愛的波瀾。
原來,小夥子叫白龍傑,因屬相是蛇,蛇在民間被人稱為小龍。“小龍洞”之名因此而來。
丹霞認定這是天賜的緣分。於是,丹霞大膽上前,緊緊抱住白龍傑,相擁而泣,互訴情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