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靈異小說>一葉黃金> 第十八章 神農傳美名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十八章 神農傳美名 (1 / 2)

這天上午,天氣晴好,農敬堂一家三口前往茶山,正好要經過臥龍崗。

農敬堂對妻子講述了一段炎帝神農在荊山“嘗百草而得茶”的故事:

荊山老百姓,為了紀念炎帝神農的功德,許多地方的命名都與炎帝神農有關。

一日,炎帝神農因嚐了一種不知名的草藥而中毒,不幸腹痛而逝,後人便把這種草叫做“斷腸草”。

傳說炎帝採藥時服了斷腸草後,腹中疼痛難忍,便急忙騎馬返回。

走了一程,病痛加重,不能再騎馬了,只好下馬讓人抬著走,後來這個地方稱為“換馬莊”。

走了一段路,大家發現炎帝情況有異,急忙呼喚,但炎帝病勢加重,連聲呼喚而不應,後來這個地方就叫“不應崖”,後人誤為“佛印崖”。

大夥把炎帝抬到一個避風的山溝裡,把他放下來察看病情,發現他已經仙逝了,於是這個地方便叫“臥龍崗”。

人們急忙把炎帝抬回行宮,裝殮起來準備安葬,後來這個地方被呼為“裝殮”,後人訛為“莊裡”。

炎帝死後,炎帝的坐騎長夜悲鳴,沿著山嶺奔跑不止,這條山嶺便謂之“跑馬嶺”。

黎春鳳聽後,一個勁稱奇,說:“這些地方真是有神靈保佑啊!”

農敬堂說:“是啊,所以我們這裡的茶業經久不息。你以後要多給兒子講一些茶故事給他聽,讓他打小就知道茶是怎麼一回事。”

黎春鳳看看兒子,拉著他的小手說:“嗯,說的是,我今後慢慢給他講。”

黎春鳳鬆開手後,農廬興高采烈,歡實地在茶園小跑……

這已是慣例,黎春鳳晨起的第一件事就是升起灶火,燒水,水燒滾了,茶壺杯盞也洗好了,抓一把茶葉放進茶壺裡,沏入滾水,茶香“呼”的一下從壺口衝出,香香地溢開。

農敬堂一般是飲完茶後,就要去忙自己的事情去了。

早飯後,黎春鳳將茶壺裡的茶水徐徐倒進竹茶筒裡,遞給要上茶山的丈夫;貓啊狗啊在院子裡嬉戲,雞鴨出門覓食……

一天的生計,就這樣開始了。黎春鳳做完家務便在八仙桌旁坐下,從茶壺裡倒出碧綠的茶水,一口一口地呷。

偶爾也會有村婦領著孩子來串門,黎春鳳便端上幾碟配茶菜。

所謂配茶菜,不過是撕成細絲的醃姜醃蒜和鹹菜,或醬色的五香筍乾、豆乾之類。鄉人呷茶,沒有太多講究。

夏夜,農敬堂全家在院中納涼,石桌上放一盆鹽水煮毛豆或花生,或嫩玉米,還有一壺助消化的清茶,十分愜意。

他們橫執豆莢,對著嘴輕輕一按一擠,嫩甜的豆粒就蹦進嘴裡。吃幾個豆莢,就一口茶,一家人的日子過得質樸而富有情趣。

有時鄰居踩著蛙聲串門,那就在院子裡再擺上三五條板凳。清風林下,綠葉煮茶,持果賞菊,彷彿古代文人的風雅。

村民們白天伐薪牧牛,耕耘勞作,明月夜裡,有一杯氤氳香茶,有一盆嫩甜毛豆,夜風中笑語雞黍,也是無限鄉趣。

如果到了臘月廿四迎年掃塵,黎春鳳掃地擦窗,整理櫥房,清理屋子。由於農家大院的房子多,收拾起來還是相當費力的。

這時,她發現那個裝茶葉的老陶罐居然還在,靜靜地待在壁櫥裡。

她用雙手掂了掂,很輕,裡面是空的。那老陶罐不知什麼時候被鋦過,三條銅線兩短一長,一粒粒小銅鋦金光閃閃,看著倒像是三葉金色的水草正沿著壺腹攀援而上。

出於慣性,她又拔出了罐口的塞子,一股熟悉又久違的味道撲鼻而來。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