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天上午,徐才運帶著農敬堂到縣城辦事,順便到春江樓飲茶。原來,這裡是南頤縣茶商雲集之地,偶爾也會“鬥茶”。
這“鬥茶”之風始於宋代,之後就流行開來,其影響逐漸擴充套件到各地,三教九流均有參與。但現在,“鬥茶”一般是在小範圍內進行,只不過沒有以往的人數多,規模大,賭資大。大家只是偶爾為之。
徐才運是來喝茶的,沒想到寇老闆也在。據知情人講,這寇老闆已心灰意冷,上次他“鬥茶”輸的蠻慘,幾乎傾家蕩產,從此歸隱山林。
今日一見,徐才運蠻吃驚。
寇老闆先開口:“徐老闆,今日怎麼有空?”
徐才運接上話:“來喝杯茶。”彼此寒暄。
寇老闆見今天機會難得,就把話題拋過來:“徐老闆,我有一難事,如果得解,你贏,可有興趣?”
徐才運笑著說:“不妨說來聽聽。”
這寇老闆所說的難事,原來是這樣的:
某日傍晚,寇老闆來到了烏龍寨後山崖底的水潭,準備停下來歇歇腳。他不經意地看到,在崖壁的半腰,有一團通紅似火的東西,仔細瞧了半天,才發現那是一叢茶樹。只見這茶樹長在石縫中,樹冠沿著石壁在半空中展開,溪水從旁邊瀉下,與之相映成趣。在夕陽和水波的映照下,顯得通紅似火。
這讓寇老闆想起茶仙陸羽的一句話:“茶,上者生於爛石,中者生於礫壤,下者生於黃土。”
他斷定,這株生於懸崖峭壁上的茶樹,絕對不同尋常。
可是,再一看那陡峭的崖壁,他發覺人根本無法上去,只得望“茶”興嘆,怏怏離開。
說到這裡,寇老闆對徐才運講:“如果你能夠上去採回茶,那茶樹就是你的。”
這不是在有意刁難人嗎?
徐才運略微想了一下,哈哈一笑:“我又不是神仙。”
這時,農敬堂聽得認真,他覺得此事可行,便與徐才運耳語幾句,徐才運一聽,覺得有戲,不妨一試。
然後,徐才運急忙改口道:“本人願意一試。”
寇老闆的臉上掠過一絲壞笑,連忙說:“那好,就這麼定了。”
此時,他抿了一口茶,放下茶杯,又說道:“如果你上不去怎麼辦?”
其實,這才是寇老闆的真實用意。他還是改不了“鬥茶”的惡習。
“那你是什麼條件?”徐才運心知肚明,故此問。
寇老闆一聽,不慌不忙地伸出五個手指,說道:“五十兩白銀,如何?”
徐才運與農敬堂商議了一下,然後,爽快地回應:“五十就五十。”
說完,徐才運與寇老闆立即簽字畫押。
在一旁喝茶的茶客們見狀,不覺鬨堂大笑。
有的人看戲不怕臺高,說,等著瞧吧,有好戲看了。
有的則在心裡盤算著,說,誰贏誰輸,還不一定呢。
也有好心的朋友勸徐才運,還是放棄了吧,保準輸。
這意思是說,人又上不去,除非是猴子,可是,猴子怎麼會採茶呢?從古至今,聞所未聞。那不輸才怪!
徐才運和農敬堂仔細聽,聽到大家議論紛紛,有的說的也不無道理。
這時,他倆多少還是有一些心虛,兩人時不時交換一下眼神。但是,這個賭局既已決定,不管結果如何,就要全力以赴。
回到家後,農敬堂第一時間就跑到朋友家裡,這朋友是耍猴世家出身,便去向他請教了一番,隨即牽著一個猴子回家,農敬堂就整天教猴子在平地上採茶。如此數日。
黎春鳳見了直笑:“你好好的,弄個猴子回來幹嘛。”
農敬堂並沒有告訴妻子,他們打賭的事,怕她擔心。所以,他就輕描淡寫地說:“弄著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