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靈異小說>一葉黃金> 第十九章 遭劫難而亡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十九章 遭劫難而亡 (1 / 2)

又過了幾年,農敬堂的父親原先栽種的仙籽茶樹已達五米多高,這確實不是普通茶樹。正如他父親所說,這是仙籽茶樹。

他是看著它們一點點成長起來的,也有自己的操勞夾雜在裡面,心中的自豪感油然而生。

這時,他一個人在茶山,看著心愛的茶樹,不由自主地撫摸著那些綠油油的茶葉,像撫摸一條條翠綠色的綢緞,嫩滑而柔軟,富有生命的彈性和張力。

他又像是在撫摸父親的汗水凝成的一片片心芽,正在綻放活力,那醇香直抵心間,久久不肯散去。

他多有不捨地離開了茶山。

這天晚上,農敬堂帶著家人到河對面的鎮上,去看山裡的一種古老民間舞蹈。據說,這種舞蹈起源於古代楚人的祭祀儀式。

西漢時著名的辭賦家枚乘的《七發》,與其有關的一段原文是:“客曰:既登景夷之臺,南望荊山,北望汝海,左右江湖,其樂無有,於是使博辯之士,原本山川,極命草木,比物屬事,離辭連類,浮游觀覽,乃下置酒於虞懷之宮。”

譯成白話:“客人道:登上景夷臺,南望湖北荊山,北望河南汝海(汝水之源),左有長江,右有洞庭湖,那快樂是天下少有的。於是使博學善辯的人,解說山川的本原,盡陳草木的名稱,排比事物,編成文辭,以類相連,在一番流覽觀賞之後,乃下到虞懷之宮,擺下酒宴。”

苞茅縮酒是古代楚人的祭祀儀式,現如今演變成一種民間舞蹈形式,在荊山一帶廣為流傳。可謂老少皆知。

“苞茅縮酒”中的“苞”在古書中通“包”,“苞茅”是產於荊山山麓南頤縣一種茅草。相傳楚王在這一帶立國之初,環境非常艱苦,周天子優待楚人,讓楚人上繳的貢品就有這種廉價的茅草。用這種茅草過濾酒漿,以祭祀祖先。

春秋時期周王室衰落,齊桓公糾合諸侯討伐楚人,問罪的兩條理由之一,就是楚人不向周天子貢奉苞茅,周天子“無以縮酒”。

所以,“苞茅縮酒”的遺俗,至今在楚地荊山一帶猶存!

農敬堂邊看舞蹈,邊跟黎春鳳說:“這個舞蹈跟周天子有關,更多的是楚人不畏強權,表達的是一種氣概。”

黎春鳳說:“那舞蹈像是還有飲酒奉酒呢。”

農敬堂說:“那就是山裡人常講的古代的苞茅縮酒,用我們的苞茅草過濾酒漿。”

黎春鳳“哦”了一聲。

農敬堂說:“這個我也是聽父親講的。”

農廬則是跟著父母看稀奇,看熱鬧,有時緊隨舞蹈的節奏,高興的跳起來,手舞足蹈。

在這個節骨眼上,農家也是禍不單行,命運多舛。

一次外出,農敬堂有了麻煩。在這個檔口,農家像遇到了一個說不清道不明的坎,一時難以逾越。

這天上午,徐才運託人捎信:讓農敬堂帶幾個夥計跑一趟水路到江陵。此時,徐才運年

事已高,不宜折騰。接信後,農敬堂備齊茶葉後,就帶著幾個夥計匆忙南下。

他們一路順風順水到了江陵。然而,在茶葉交易環節卻出了意外,這讓人始料未及。

這茶商老闆姓齊,做轉手買賣,來此交易的客商可謂川流不息。齊老闆是當地茶市一霸,外來客商都要讓他三分,只能忍氣吞聲。否則麻煩就大了。

農敬堂與齊老闆從未打過交道,屬於情況不明、準備不足。

交易時,齊老闆一見是外地客商,又是生面孔,就故意說茶葉品相不好啦,有粗梗雜質啦,等等,其目的是以此壓低價格。

農敬堂覺得齊老闆為人不地道,明明是上好的茶,卻說茶葉不好,更讓人難以接受的是,給的價錢有點離譜,農敬堂便與齊老闆理論幾句,屬於正常的討價還價範圍,不存在無理取鬧。

這齊老闆霸道慣了,豈容他人與自己多費口舌,心裡很是不爽。一臉的橫肉在那裡抖動,眼中衝出兇惡的火氣……

農敬堂雖近中年,畢竟年輕氣盛,他覺得齊老闆欺人太甚,當然不肯讓步。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