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農旺年對於製茶已琢磨多年,被那老者的一番話突然點醒,一下子豁然開朗起來。有些事情,本來就隔著一層窗戶紙,一捅就破。
回家後,他按照那老者有意透露給他的方法,結合自己茶葉的特點,進行大膽嘗試,在原有基礎上改良製作工藝。農敬堂在父親的教誨下,現在已成為家中做事的一把好幫手。
農旺年忙碌了幾天幾夜,衣服溼了又幹,幹了又溼,困了就打個盹,餓了就匆忙扒幾口飯。他顧不上這些,一門心思投入到製茶之中,他集中精力、信心滿滿地制完茶,就迫不及待地與兒子試喝新茶。
農旺年慢慢品,細細呷,一遍一遍地嘴嚼滋味。不知不覺,父子倆已經喝了幾壺茶,也沒覺得乏味,都滿意地稱“好茶”,並相視一笑。
與之前相比,這次製作的新茶,無論是在茶葉品相、口感,還是湯色、香味、耐泡等方面,均有大幅提高,品質更加出眾。
農敬堂有些不解:“父親,這茶葉還是原來樹上採的,與之前相比,怎麼如此不同?”
農旺年就給兒子逐一揭開謎底,聽完後,農敬堂說:“原來如此。”
“你以後慢慢體會,勤加練習。”
“父親,孩兒謹記在心。”
正是出茶旺季,農家抓緊採茶、製作新茶,以備出貨。同時在品質上也有了保障。一家人像過節似的高高興興。
今天農曆三月三,是一個頗有紀念意義的日子,或者說自今天起,農家又恢復了神聖的“茶祖日”。一大早,農家老小全部上山,祭拜茶祖樹。
這天中午過後,徐才運匆忙來到農家,準備進貨,進屋便說:“老兄,茶葉準備好了沒有?”然後,就把一大摞紙袋往桌子上一放。
農旺年胸有成竹地說:“一切就緒。”
徐才運說:“那就好。”
“今天我們先品茶,如何?”農旺年想讓徐才運先品嚐新茶再說。於是,他吩咐兒子去取山泉水來。不一會,農敬堂將母親燒好的泉水拿過來泡茶。
農旺年邊說邊泡茶:“水為茶之母。你看這茶葉形狀是不是有所不同?”
徐才運湊過來一看:“嗯,確實不一樣,細嫩纖柔,茶色鮮亮,蠻好看的。”這就解決了茶葉的品相問題。
農旺年笑著說:“請老弟慢慢品!”
徐才運接過茶碗,先是一聞,然後呷了一口:“嗯,爽滑留香,味道不錯。”又喝了幾口,說道:“入口柔和,茶香撲鼻啊。”
只見碗中漂浮的茶葉,似有金雞獨立之態。短短數月,這老兄的茶葉竟然獲得飛躍,徐才運就好奇地問:“這是如何做到的?”
農旺年輕鬆一笑,說:“我遇到茶神了。”
“哈哈”,徐才運也跟著笑了起來。
兩個人喝著茶,聊著天,不知不覺過了幾個時辰。
這時,農旺年才說:“這茶就叫三濟堂毛尖,怎麼樣?”
徐才運連聲說“好好”。
他倆一起商量好茶葉數量、出貨日期等事宜,徐才運準備離開。
農旺年說:“稍等。”
他讓妻子拿來兩包茶葉,說道:“好事成雙,請老弟品賞。”
徐才運一看:“是毛尖啊,多謝老兄!”
臨別時,又說:“這麼好的茶,我得用到正當地方。”
山裡的春色愈加絢爛,沮水兩岸楊柳依依,河水清澈,兩岸的丹霞山倒映於河水之中,彷彿一幅流動的山城春色圖。
這天,徐才運帶上“三濟堂毛尖”,來到南頤縣春江樓飲茶,他特地邀了幾位當地有頭有臉的人物。其中,有一位號稱“文武雙全”的計元先生。
春江樓,顧名思義,它位於沮江邊,站在樓上望去,山城春色一片,富有詩情畫意。
徐才運見人到齊了,開口道:“你們看,我帶什麼茶來了?”
大家湊過來一瞧,覺得眼生,就你一言我一語地議論開了,結果都沒有說對茶名。原來,徐才運的目的是隆重推出本縣出產的最新品種——三濟堂毛尖。
聽了大家的議論,徐才運先是賣關子,搖頭不對;後是吊胃口,遲遲不開飲。
計先生急了:“我們還是品了再說吧。”
徐才運見時機已到:“好的,開始品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