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哈哈哈······”
姜離開懷笑道:“前輩真愛開玩笑。”
總體而言,初次的交流是友好的,和諧的,順利的,所以可以就此結束打招呼的階段了。
姜離絲滑地轉換了話題,看著那道元神,直言道:“不知前輩邀晚輩來,是為何事?”
“佛國第二次東傳佛法,老道豈能不來。”
道君臉上猶帶笑意,卻有一種說不清道不明的壓力憑空而生,“你可知曉,當年老道西行,實際上並不是為了阻佛國的佛法東傳,而是要阻止那佛國真如對佛國的改變。”
“改變?”姜離聞聲,眉頭輕揚。
這種說法,倒是他從未想過的。
按照現在的記載來看,百年前的佛國變化應該是這樣的——
覺者道果圓滿,又有文殊這位三品,佛國之勢已達圓滿,便欲東傳佛法。彼時,由佛國四品攜三品道器,也即是承載彌勒道果的龍華寶樹進入雍州,建立大乘教,作為先鋒,然後佛國將要舉國之力東行。
然而就在那時,道君西行,進入佛國與覺者論道,點化業如來,使這位覺者大敵橫空出世,又有諸多三品老六推波助瀾,使得覺者最終與業如來一戰,兩者雙雙出世,立下“覺者不出世,如來不出關”的約定。
至此,佛國第一次佛法東傳的計劃便以完全的失敗告終。
可現在那位親身推動這一切的道君卻說,他並不是為阻止佛法東傳的,而是為阻止覺者改變佛國的。
也即是說,佛法東傳在某種程度上,是道君樂於見到的。
“改變。”
李伯陽重複了這兩個字,道:“佛國修行者十之有九修煉勾招法,以香火助益修行,此舉讓他們在同品級中勝過其餘修行者,卻也違背了佛國首座真如的理念。佛乃覺悟者,佛者因自身開悟而成,而非受香火而成,勾招法的盛行,已是讓佛國偏離了其所認同的佛道。所以,他將正本清源,讓佛法修行迴歸該有的面目。”
“這也是他對於佛國的最後掛念,唯有如此才能讓他以最全狀態去晉升。”
“以佛法東傳為名,正本清源······”姜離喃念著,“原來如此,他是想要清理佛國。”
佛法東傳的本質就是度化更多的人,以收穫更多的香火,願意奉行此行動的是什麼樣的人,不言自明。真如居士就是以此為餌,釣出為求香火而不惜代價的佛國修行者,然後進行清洗。
第一次佛法東傳是註定失敗的,但本來不該失敗於道君之手,而是失敗於覺者之手。
道君的西行確實是讓第一次佛法東傳失敗了,但也讓覺者的清洗計劃失敗了。先行進入雍州建立大乘教的那批修行者死了,但也只有他們死了,更多主張佛法東傳的人還未來得及出發,就因為業如來橫空出世而止步於佛國。
之後,覺者不出世,如來不出關,覺者因此而閉關百年,勾招法的修行並未得到遏制,反倒是在覺者閉關之後進一步盛行。到現在,佛國之中已是鮮少有人不修勾招法。
覺者也是因此而無法化開對佛國的掛念,心境不得通達,無法晉升。
甚至以姜離所知,覺者現在說不定還要解決業如來,才能夠讓自身圓滿,以求晉升。
而現在,機會來了。
第二次佛法東傳,將是第二次的清洗。
將佛道迴歸覺者所期望的本來面目,打消掛念,或者說執念,覺者才好去晉升二品。
果然這有關修行者的事情,說來說去,總歸是離不了晉升,尤其是對於這些本就站在絕頂的人來說。
同時,姜離也算是見識到了這些三品老六的陰險。
“前輩是想要晚輩收手?”姜離問道。
“非也,”道君搖頭,“佛法雖為向善之法,但香火之道卻非崇善之道。香火信仰,流毒無窮,老道又豈願讓此流毒禍害九州之民。小友不需要收手,只需要留手,將佛國僧眾擊退,令其回返西土即可。”
不讓流毒禍害九州之民,但佛國那邊就無所謂了是吧?
姜離有種重新認識道君的感覺,似乎這位道者也不似傳聞那般中和的。
道君也似是看出了姜離的想法,道:“道德乃是正道,非是善德之道,老道有道德,但無道德。就算有善念,也是顧不得那方外之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