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一書友強力要求寫刑天,那就不要怪我讓你夢想破碎了。
其實按照我的計劃,還輪不到寫刑天,因為我還沒來得及寫黃帝和九天玄女。
我計劃是先寫這倆,然後再寫應龍燭龍,如此才好解釋刑天。
繼而勾勒出整個軒轅稱帝的傳奇史詩。
不過現在新書已發,之後山海經恐怕會很久才會更一篇。姑且先滿足書友想看刑天的心願吧。
關於刑天,其實沒什麼好多說的,他的故事還沒有九天玄女重要。
首先有一點要記住,刑天這個名字,理應是他死後才有的。
從甲骨文和金文的象形來看,刑字,是個夾著腦袋的行刑臺,外加旁邊一把大刀。公開處決意為刑。
天不用說,人頭上加一橫,意為人頭上的是天。
有的時候,也代指人頭,因為人頭對於人,就相當於天一樣重要。人頭也位於人身體的‘天一般’的部位。
所以刑天,大約是斬首這個詞,最古老,最有逼格的一種表述方法。
被用作人名,可以衍生理解為‘被人首分離者’的意思。亦或者是‘刑于天’的意思,也就是‘被上天斬首者’。
上古如果說‘那個刑天’,其實恐怕就是特指當年那位‘被第一個公開砍頭的人’。
刑天,有如此殊榮,恐怕未必是‘第一個’的原因,也可能是因為他身份崇高,或者讓人忘懷不了。
繼而,他的名字哪怕被人忘了,可人人都用‘刑天’這個稱呼,來代稱他。
這就好像什麼呢?
易牙你們知道吧?先秦名廚。還有庖丁,也是一代名廚,屠牛一絕。
所以後人尊稱廚藝時,都說‘易牙之道’。
而說刀功時,則稱‘庖丁之術’。
刑天也是類似的情況,他肯定並不是叫刑天,但因為他被公開斬首這件事太出名,太讓人印象深刻,所以他死之後,古人流傳他的事蹟,稱其為刑天。
用的,就是公開斬首之刑的,某個特別好聽的說法,來代稱了他的本名。
至於刑天的本名叫啥,已然不可考了。
又說他是蚩尤手下,也有說他是炎帝手下的,這都沒有根據。事實上,刑天只有這一條記錄留下來,其他先秦文獻,根本就沒提過這個人。
那麼刑天,為什麼讓人無法忘懷呢?不過就是個失敗者,一個連名字都沒有的被斬首的傢伙。
原因,我想你們大家都知道,刑天舞干鏚,猛志固常在。
他正是死了,才出名的。
死了,才震撼於世人的。
所以他活著的時候的名字,無人記住,消失在了歷史長河之中。但他死時的震撼,卻永遠鐫刻在當時人的心中,最終名動千古,留下刑天傳說。
那麼這個傳說,最早出處是什麼呢?
毫無疑問,山海經:“刑天與帝至此爭神,帝斷其首,葬之常羊之山。乃以乳為目,以臍為口,操干鏚以舞。”
古人寥寥數筆,一股不屈意志便躍然紙上。
這也是刑天唯一的記載。
這個記載,我還是比較相信的,因為延續了山海經一貫的冷酷文風。
對於刑天的如此表現,沒有任何讚揚,或對其原理的描述。
刑天為何斷首還在那舞呢?是不是猛志固常在,頑強不屈的意志支撐著他?沒寫,沒提,沒有暗示。
這就對了!鬼知道他心裡想什麼?
相比起來,夸父那裡提了一句‘夸父不量力’……就讓我感覺不客觀了,明顯是後人加工了的。
山海經大部分的記載,都是冰冷直抒的文字,一種非常老實的文風。
刑天這段,較為符合。
內容很直白,我想不用翻譯也看得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