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應龍口中的苗刀,不是戚繼光改良刀型因像禾苗定名苗刀的苗,而是他麾下苗人使用的刀,和官府造刀差別很大,因為他們不會灌鋼法、也缺少包鋼嵌鋼等節約好料降低成本的技藝,依舊使用古法百鍊。
部分質量更好、但打造更難、產量少之又少、造價更加高昂。
“一,一千口?”
思古覺得楊應龍在吹牛,那不是矛頭,鐵矛頭孟養自己就能造出幾千上萬只,但刀可不一樣,整個孟養亂七八糟各種刀算一起才上千口。
都是土司,他播州的楊應龍就能揮手拿出一千口送人?
“我姐夫是南洋軍府都督,這次朝廷調派,他派人給我運來三千口刀,我就帶了三千播州軍,可以勻孟養一千口,都是朝廷最新的嵌鋼技藝打造的官軍制式腰刀。”
孟養軍的老婆孩子都送到楊應龍手上,這會他對孟養土司絕對放心,道:“軍府的調令還未發出,楊某最多隻能幫孟養照顧家眷,半月之後緬甸先頭兵馬之戰,除非你退到神護關,否則我不能出兵幫你。”
“無妨,只要朝廷助我,我思古不怕他莽應龍!”
二人隨著大隊人馬逶迤前行邊走邊說,思古抬矛挑開道途林木伸出的枝椏,對楊應龍道:“他大軍來襲,但道路南行,先頭軍兵不會太多,只要他後續兵馬趕到時朝廷援軍能來,哪怕兩個月我也能守得住。”
思古心還挺大。
“哈,你我脾性相投,放心,你要堅持不住就退到關口,哪怕調令不來,我也保你平安!”
楊應龍心說易地而處,依他自己的心胸肯定就要恨上了,但思古非但不恨他,還好言寬慰,讓他拍手大悅,道:“除了腰刀,我再從軍備裡給你調鎖環甲,輕便的好東西,也給你千副!”
這對思古來說就是意外之喜了,大戰將臨,武備多少都不嫌多,何況他的部下確實缺少鎧甲,他看著遠山感慨道:“我看出來了,都是宣慰司,在朝廷腹地,就是要比我等身居域外的宣慰司富貴的——誒,這關口,這關口?”
這條路思古一生走了許多次,他在馬上揉揉眼睛,看著不遠處山道上隱於雲海間的關隘,又揉揉眼睛,受到極大的驚嚇,道:“這關口不該在這兒啊!”
“我剛修的,朝廷不讓我出兵,這是我能把關防向西挪到最遠的地方了,三十里。”
兵器甲冑,順水人情贈給思古,楊應龍一點兒都不心疼,他很清楚自家姐夫為什麼給他三千播州軍配備足夠武裝萬眾的軍械。
他那個姐夫整天唸叨著什麼‘清庫存’‘新市場’,想靠播州軍這一戰,誘惑劉顯調來的四方衛軍營兵將官,讓他們派人去南洋軍府採買兵甲。
這些過去南洋衛保證質量的兵器甲冑是初次換裝的老功臣,可畢竟現在廣東都已經是胸甲、鳥銃的天下了,廣西也換個差不多,眼看著就該輪到四川、貴州、雲南了。
一襲素衫公子模樣的楊應龍揚起馬鞭指指遠處山間關口,突然轉過頭對著思古若有所思:“對了,你說你沒銃。”
下一刻,滇馬背上,小土司半斜著身子擠眉弄眼,用四百年後敞開大衣滿身光碟的語氣問出一句。
“要銃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