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德三年,尉遲敬德投降秦王。七月,秦王討伐王世充,許多收降的舊將紛紛叛逃而走,梁朝諸將認為尉遲敬德悍勇難制,認為他也必然叛逃,就將他押在軍中。
然而秦王立刻將他釋放,將他帶在自己身邊,還賞賜給他金銀珠寶。
而在虎牢關之戰時,尉遲敬德跟著秦王一起衝鋒陷陣,看到那個豪氣干雲的年輕人光焰萬丈地說出了那句名言:我持弓失,君持槊相隨,雖百萬眾奈我何!
顯然,尉遲敬德對秦王,不僅有生死交託的信任,也有發自心底的佩服。
想要用金銀珠寶策反這樣一個人,顯然是想多了。
之後,太子和齊王又用繼續策反秦王手下的諸多將領,手段也都與策反尉遲敬德如出一轍,無非是用大量的珍寶、財貨以及禮賢下士的姿態,誠心拉攏。
然而這種拉攏幾乎全然沒有奏效。
站在這些將領的角度,他們幾乎沒有任何理由改換門庭。
論私情,他們是跟著秦王出生入死打天下,立下軍功之後,秦王從來都不吝賞賜,甚至其中的大多數將領,還都在戰場上被秦王救過。
在幾次大戰中,秦王都有翻身衝入敵陣救援己方將領,或是乾脆自己斷後的經歷。
太子和齊王是什麼?
太子久居深宮,壓根沒上過戰場;齊王上過戰場,但明顯就是打醬油的。
在這群武將的觀念中,實力為尊,這樣的兩個人,顯然不足以讓他們誠心誠意地信服。
論公義,他們是秦王的人,背叛秦王是為不忠不義。
論大勢,秦王手下人才濟濟,雖然此時還不是太子,但明顯各方面都處於優勢,堅持下去仍有可能做從龍之臣。
就為了一車財寶,就出賣秦王?
這些武人只是耿直,但絕不蠢。能在浴血拼殺、九死一生的疆場中活下來的勐人,哪個是蠢人?
等輔左秦王取了天下,什麼樣的珍寶財貨不是應有盡有?
反之若是投靠了太子,即便成功幹掉了秦王上位,身上也永遠貼著二五仔的標籤。現在太子是用人之際,自然表現出一副禮賢下士的姿態,可若是除掉了秦王、讓太子坐穩了江山呢?
到時候太子身邊還有更多更親近的、早就跟在他身旁的人,還要拉攏梁高祖留下來的前朝遺老們,又有多少好處和利益分給他們這些二五仔?
反之,秦王策反太子的人,倒是輕鬆了很多。
秦王也並非是傻白甜,他是個手腕高超的政治家,任何的風吹草動都不可能被他忽略。
《舊梁書》中說秦王是迫於無奈才發動了玄武門之變,對於這一點,李鴻運反而不信。
因為「迫於無奈」這種事情如果是真的,那未免也太侮辱秦王的政治手腕了。
在這樣緊張的政治局勢下,太子不斷地嘗試從秦王府挖牆腳,秦王自然也不可能什麼都不做。
他同樣用大量的珍寶財貨去策反太子手下的人,而他的進展,顯然比太子要順利多了。
除了魏徵等少數在這一階段還死心塌地跟著太子的人,許多人都做了兩面派。
顯然,這些人都看出來了,秦王軍功太高,聲望也太高,別說是太子,就連皇帝梁高祖都有點壓不住他了。
雖說他還不是太子,不能直接明牌倒戈,但對於秦王這樣一個很有希望成為太子的潛力股,也肯定不能得罪。
他們支援太子,並不像那些武將支援秦王一樣堅決。因為太子與他們並沒有什麼牢不可破的利益關係,更沒有戰場上一起捱過刀的交情。
就這樣,李鴻運看著無數光點在長安城中往來,而支援秦王的勢力,仍舊在不斷地增長之中。
為您提供大神青衫取醉的《我的玩家都是演技派》最快更新,為了您下次還能檢視到本書的最快更新,請務必儲存好書籤!
第312章 潛流暗湧免費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