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310章 著手破局 (2 / 3)

“秦王也知道自己弒兄篡位,日後必將遺臭萬年,於是召集文人改史。又將在自己篡位中有功的群臣進階封賞,給他們安插上了並不存在的軍功,稱為‘凌煙閣二十四功臣’。

“在一眾史官的努力之下,‘武德之治’的功績全都被算在秦王身上,被篡改為‘貞觀之治’,不復為後人所知。”

這段“史料記載”看得李鴻運目瞪口呆。

這也行?

不得不說,這一長串的內容幾乎每一段話都是槽點,全都看下來,反而不知道應該從何吐起了。

仔細看就會發現,這應該就是那種歷史陰謀論的集大成者,雖然裡邊可以說到處都是漏洞,但要說在噱頭和顛覆這個方面,那確實是拉滿了。

這其中有許多內容,即便是不太瞭解歷史的人,也能看出明顯的問題。

所需要的僅僅是一點點基本的邏輯思維能力。

比如秦王不學無術、遊手好閒,整日聲色犬馬,好遊獵,常在長安城中射獵百姓為樂。

這顯然是不可能的。

如果是這樣一個沒能力又不得人心的廢物,且不說他在史料上實打實記載的赫赫戰功,就連篡位這件事情,他都絕對不可能做到。

因為“死士”這種東西,又不是說你想養就能養的。

死士會不會告發你?死士會不會被發現?能被你用錢收買的人,為什麼不會為了更多的錢而背叛你?

造反也是個技術活,是需要極高組織度的。如果你沒什麼能力,手下人都被滲透、策反了,整個秦王府都四面漏風,還造反個錘子。

又比如改史。

如果這些記載是真的,那麼秦王在民間的名聲絕對不會是一位聖王。

如果能把民間的記憶也都改了,那他這不叫改史,這叫直接以無上大神通抹掉了全世界所有人的記憶。

有這種能力也別當什麼天可汗了,直接搞個無限月讀不是更好嗎?

這些都是“一眼假”的內容,很容易分辨。

顯然,這頁史料算是一個開胃菜。

裡面都是一些很容易分辨的錯誤,只要玩家們對相關的史料有所瞭解、靠自己的力量通關了前面的虎牢關之戰、渭水之盟等環節,再帶有一點思辨精神,是不太可能被唬住的。

但要說這一條真的全然沒有任何難度嗎?

也不見得。

正是因為它裡面有很多過於離譜的錯誤,反而掩蓋了其中一些不那麼離譜的錯誤。

比如,太子輔左高祖治國理政、整肅吏治,轉運輜重,決勝千里。

又比如,渭水之盟到底是如何達成的。

到現在還有很多人認為太子同樣是一名不亞於秦王的英明儲君,即便他即位也同樣能開創梁朝的盛世,或者是認為渭水之盟的達成必然是傾盡府庫、賠了大量財貨,甚至有可能搜刮了民財……

可見這些隱藏起來的點,同樣也是有迷惑性的。

尤其是這兩點結合起來,就更有迷惑性了。

比如,仍舊有很多人相信,太子是一個英明、仁德完全不亞於秦王的優秀儲君,只不過玄武門之變後,秦王為了穩固統治的需要,必然要在史料記載中抹黑他,來提升自己統治的合法性。

這樣一來,太子這個形象,就構成了立體防禦。

說起太子沒有軍功,就說太子要負有監國之責,不能領兵打仗。

可要說內政治理、保證糧草是太子的功勞,那就有兩個新的問題:第一,如果這些功績都是太子的,那梁高祖呢?第二,太子在這方面也並無什麼特別優秀的史料記載留下來,反而有很多黑料。

這時候又有人會說,這是因為史料被改了,太子的功績都被掩蓋了。

那麼,又存在第三個問題:如果太子真的如此仁德遠播,內外皆敬仰,那麼為什麼太子死後,整個梁朝上下似乎很快就接受了這個事實?

朝中的官員,沒有因為感念太子而罷官或者以身殉道的,外地的官員,也沒有因為感念太子而以“勤王”的名義起兵造反的。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