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僅如此,遠處的小山丘後面似乎也傳來隆隆的馬蹄聲,很快,前方的大片弧形區域全都騰起了煙塵。
那是秦王事先埋伏好的伏兵!
李鴻運由於看過劇本,所以見事不好就趕緊撤退,所以夏軍的騎兵還沒有完全進入秦王的包圍圈。但,秦王並不在乎,他還可以下令讓包圍圈跟過來。
顯然,包圍圈中的那些將領們,一直在暗中觀察秦王的動向。
而在秦王拍馬轉身殺回去的瞬間,所有的梁軍,幾乎也同一時間做出了全軍出擊的動作,完全沒有任何遲疑。
秦王再度張弓搭箭、前方的夏軍騎兵應弦而倒。而他帶領的這數十人的騎兵顯然是精銳中的精銳,在衝擊中,原本陣型就已經有些混亂的夏軍騎兵變得更加混亂!
李鴻運瞬間意識到自己似乎犯了一個錯誤。
夏軍的組織度,跟梁軍是有差距的。
所以,秦王敏銳地抓住了他想要撤退的瞬間、這一萬騎兵陣型混亂的空檔,而後直接殺出,進一步擴大了這種混亂!
再加上伏兵殺出、漫山遍野招搖的旌旗,給夏軍造成了巨大的心理壓力。
夏軍的後軍騎兵並不知道前方騎兵為什麼要轉頭後撤,他們或許以為是遭遇伏兵所以前軍已經敗退。
在這樣混亂的戰場中,士兵們其實很難準確判斷戰場上的人數。
尤其是在區域性的戰場中,當兵卒們看到漫山遍野都是敵人的旌旗,而己方卻人心惶惶、瘋狂敗退的情況下,士氣頃刻之間就會土崩瓦解——即便己方的實際人數是對方的數倍之多。
李鴻運看到竇建德手下的這些將官們正在努力地喝止士兵、維持基本的組織度,但在撤退的過程中,失敗已經在所難免。
但是,這樣混亂的局勢中,李鴻運卻突然稍稍放慢,同時,返身開弓。
現在,是你追我了!
這並不是李鴻運算計好的,但在看到秦王追過來的那一刻,他腦海中立刻就意識到,這次潰敗或許反而是陰差陽錯之間製造的一次絕佳機會。
一箭射出!
箭失呼嘯飛出,射向衝在最前方的秦王。
李鴻運對自己的箭術還是很有自信的,畢竟他的射擊準確度並不完全來自於自己的技巧,也在一定程度上來自於玄學。
果不其然,只見秦王左右衝殺,如入無人之境,然而,那支箭卻徑直飛向秦王衝刺的方向!
這種效果,倒更像是秦王主動去撞上了那支箭。
按理說,秦王衝殺戰陣這麼多次,對於蛇皮走位已經是駕輕就熟。青騅馬的速度極快,而且秦王也不是傻呵呵地跑直線,而是時常左右轉換路線,讓地方的弓箭更難命中。
但這次,李鴻運的箭卻徑直射向他!
“好箭!”
秦王竟然還張口誇讚了一聲,緊接著,他整個人竟然都在戰馬上一扭,幾乎是瞬間扭出了四五十度的傾斜角,雙腳仍舊牢牢地踩著馬鐙。
“嗖”的一聲,箭失竟然從他的身旁擦過,並未命中!
李鴻運懵了。
我舉報,有人開掛!
秦王的騎術、射術都是當世頂尖,而騎術既然是馬上功夫,自然也包括了在馬上閃轉騰挪、躲避攻擊的技巧。
尉遲敬德引以為傲的奪槊,其實也正是馬上功夫的一種體現。
畢竟奪槊不僅僅是需要力氣大,也得先在戰馬上閃轉騰挪躲開對方馬槊的刺擊,然後才能抓住瞬息之間的機會抓住馬槊並奪取。
而秦王的騎術,自然還在尉遲敬德之上。
但李鴻運也沒有氣餒,他再度搭箭。
指望著一箭射死秦王那也太不現實了,所以,這次他決定連射,並且將目標瞄準秦王胯下的戰馬,青騅。
然而與此同時,秦王的戰馬也陡然提速,向著李鴻運直撲過來!
顯然,秦王也看出了李鴻運扮演的竇建德正是這軍中主將。雖然尚不能完全確定這是不是竇建德,但也能看出來地位崇高。
而這一箭也讓秦王意識到,李鴻運對他的威脅很大。
擒賊先擒王,這個道理秦王也不會不懂。
在潰逃的混亂中,秦王的突然提速和步步緊逼給李鴻運帶來了極大的精神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