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瞅著雙方的距離快速拉進,跑在這幾名騎兵最後方負責親自殿後的秦王也終於有所動作。
他在馬背上轉身,張弓搭箭,一箭射出!
前方的一名夏軍騎兵立刻應弦而倒。
秦王沒有絲毫停頓,再次張弓搭箭,箭無虛發。
李鴻運也已經張弓搭箭,然而,他射出的箭失卻軟趴趴地落在地上,基本不可能射到秦王。
“差距有這麼大?這不科學……”
李鴻運不死心,他再度張弓搭箭,但結果還是一樣的。
射不到!射程不夠!
即便勉強進入射程,但秦王的戰馬並不是傻呵呵地跑直線,而是靈動閃轉,這更加增加了射中的難度。
恍然間,李鴻運明白為什麼了。
之前他就在想,為什麼史料記載中,只有秦王射別人,而從來沒有別人射秦王。
如果是在正面衝陣的情況下,秦王的戰馬還有中箭的記錄,但在這種小規模的遭遇戰中,卻幾乎全都是秦王的單方面吊打。
顯然,有三個原因。
第一是秦王的膂力驚人,他手中的大弓天然射程就比其他人要高得多。
第二是秦王的馬快,比如此時他所騎乘的青騅,據說它曾經身中五箭,全都是迎面射來的,但中箭之處的分佈卻是前一後四。由此可以看出它飛馳的速度之快。
至於第三點,顯然是最重要的一點。
因為在小規模的遭遇戰中,幾乎全都是秦王在釣魚。也就是說,是敵方的大軍在追秦王。
秦王是從前往後射,是逆著敵方騎兵追來的方向;而敵方是從後往前射,是順著秦王逃跑的方向。
這樣一來,雙方的射程自然會有巨大的差距。
而秦王之所以每次都故意用少數人釣魚,顯然就是在享受這種ADC卡射程戲耍對方的快感。
即便此時李鴻運已經拿了膂力驚人的這個天賦,即便他扮演的是竇建德、騎的戰馬也不錯,但一來他自己的騎術不如秦王,二來順著追擊方向射箭時射程也差得很遠,所以,再這樣追下去,幾乎還是被吊打的命!
之前竇建德的騎兵追逐秦王,有史料記載,這些人追上去,被秦王射死了幾個領頭的,於是惶惶然地撤下來,又追上去,又被射死幾個領頭的,又撤下來……如是者三。
這倒不是說這些騎兵貪生怕死、作戰不夠英勇,關鍵是,他們完全看不到追到秦王的可能性!
可以想象,當他們拼命拍馬拉近距離,卻被秦王接連射死,而距離真的拉近後,秦王卻也一催馬,青騅就瞬間提速跟他們拉開了距離……
這樣絕望的場景反覆來幾次,正常人也確實完全沒有追擊的勇氣了。
只是軍令還在,士兵們也存在一定的僥倖心理,認為或許可以憑藉人多或者秦王戰馬力竭而追上,所以才呈現出這種反反覆覆的狀態。
李鴻運立刻清晰地認識到了這一事實,而且,在不知不覺中,他也已經帶人追出很遠了。
他並不知道秦王具體是在哪裡安排了伏兵,但在意識到自己根本追不上、只能一直被釣魚之後,李鴻運果斷決定放棄。
“撤!”
李鴻運當即大喊一聲,撥轉馬頭。
身邊的夏軍騎兵都愣住了,顯然他們已經追得有點上頭,但卻不知道為什麼這位夏王此時突然放棄了——哪怕那位秦王已經近在遲尺,似乎再努努力、拍一拍馬就能抓到。
跟在李鴻運身邊的騎兵看到他的動作自然是立刻勒馬、回頭,但一萬人的騎兵部隊卻不可能像策略遊戲中那樣只需要一個指令就瞬間傳遍全軍。
有好幾支騎兵並沒有意識到戰場中發生了什麼,還在追擊,而後續的騎兵在追擊過程中看到前方的騎兵突然調轉馬頭,一時間也沒反應過來到底發生了什麼。
而就在這時,前方手持大弓的秦王也停住了。
頭盔下,他的雙眼微微眯起。
而後,他做出了一個令所有人都沒有想到的舉動。
他竟然拍馬追過來了!
不僅如此,他身邊的那幾十名騎兵也立刻義無反顧地跟著他一起衝。
就這樣,幾十名騎兵竟然要直衝夏軍的萬人騎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