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三,禪位,可以施恩於太子。可若是正常的即位,就起不到任何施恩的效果了!
“其四,既然官家已經打定主意要將皇位傳於太祖一脈,便該早做打算,免生後患。
“所以臣才說,此時是最佳的時機。”
楚歌這一番解釋之後,齊高宗原本充滿狐疑的臉上,終於漸漸露出了“愛卿言之有理”的恍然神色。
楚歌的這番話有毛病嗎?完全沒毛病!
其實,此時的齊高宗早就已經當夠了皇帝。
按照正常的歷史,在完顏海陵打過來之後沒多久,在趙彬甫打贏了牛渚磯之戰、形勢穩定之後,齊高宗就迫不及待地禪位給了太子。
也就是後來的孝宗皇帝。
所以,齊高宗確實早就厭倦了當皇帝所必須負的責任,早就有禪位的心思。
而齊孝宗,確實無愧於一個“孝”字,作為整個齊朝都排得上號的明君,他給韓甫嶽將軍平反,同時終其一生也都對齊高宗十分孝順。
對於這一點,齊高宗也是能清楚感覺到的。
所以,齊高宗也不會太擔心當初齊惠宗禪位給齊英宗之後發生的父子反目的戲碼。
此時的太子已經二十多歲了,如果是齊高宗死了之後正常繼位,那還怎麼施恩呢?
就是得齊高宗活著的時候禪位,才能讓太子念著自己的好。
還有最關鍵的一點,就是齊高宗已經鐵了心地要將皇位傳給太祖一脈。
這倒不是因為齊高宗是太祖粉絲,關鍵是因為他十分害怕他的那些兄弟姐妹。
在齊高宗當皇帝的這些年,金人其實也嘗試過要將靖平之變中擄走的他的那些兄弟姐妹給送回來一部分。而齊高宗則是全都拒絕了,直接導致他的許多皇兄、皇姐慘死於異國他鄉。
齊高宗本就是個膽小如鼠又貪戀權位的人,所以即便他的這些皇兄、皇弟回來之後不會對他的皇位產生威脅,他也不顧手足親情,說什麼都不同意。
也因為這件事情,齊高宗在太宗一系中,備受詬病。
他反正也沒有親生兒子,所以想來想去,乾脆傳位給太祖一脈,以免死後遭到同宗責難、被反攻倒算。
所以,如此一番分析下來,禪位確實變成了當下最好的選擇。
至於逃亡海上……
那就更是正中齊高宗的下懷。
畢竟他也不是第一次這麼幹了。
之前完顏盛喊出“搜山檢海”的口號,就是因為齊高宗動不動就要乘船跑到海上去,避開金人的兵鋒。
在齊高宗看來,陸地上不論是跑到了哪裡都不一定安全,還是海里最安全。
所以,先禪位再跑路海上的這一建議,簡直是說到齊高宗的心坎裡去了。
就算還有些許的遲疑,這遲疑也在楚歌的忽悠之下,很快煙消雲散。
“好,李相所言極是!
“事出緊急,請李相立刻安排禪位,準備海船!”
齊高宗很高興,緊緊地握著楚歌的手,似乎重燃對他的信任。
而楚歌則是露出一個意味深長的笑容:“請官家放心,臣早已安排妥當了!”
……
整個禪位的過程,雖然相較於歷史上發生的禪位要簡化了許多,但其中的感人場景卻是大體相似的。
孝宗皇帝被齊高宗詔至皇宮宣佈禪位的決定時,再三拒絕,甚至企圖退回東宮,是高宗一再勸說方才接受。
受禪當天,孝宗皇帝立於御座旁,久久不肯入座。
儀式結束後,孝宗皇帝又冒著滂沱大雨親自扶輦,送太上皇迴歸德壽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