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靈異小說>我不做後主> 第二百四十二章 大國(大結局)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二百四十二章 大國(大結局) (2 / 2)

第三日,孟達起兵,卻於宛城遭遇司馬懿,兩軍交戰,孟達兵敗,西逃,司馬懿遂取上庸,孟達倉惶逃至漢中。

西部,劉禪兵臨長安城,曹睿旋即親征以激士氣,兩方交戰,魏軍氣勢頹弱,敗勢漸顯。此時巧如司馬懿至,從後截殺劉禪大軍退路,無奈之下,劉禪不得不退兵,否則一旦魏軍形成合圍之勢,屆時必定兵敗,一切之功毀於一旦。

幸虧司馬懿兵馬不多,突圍而出,劉禪有些黯然,雖下令返回長安,令馬超、趙雲鎮守潼關,實行休兵、養民、屯田三策。

一時間蜀魏形成東西對峙,一拖便是十二年,十二年的安穩,得益於民生政策的鼓勵,蜀國人口增至二百六十萬,開墾良田無數,更是在長安增建大倉十座,以作東征之舉。

相比蜀國,魏庭因為長時間的安危,曹氏集團與司馬氏矛盾日益激烈,恰隨魏明帝曹睿駕崩,曹真之子曹爽繼任大將軍一職,打壓司馬氏,無奈之下司馬氏趁曹真出城祭天之時,發動高平陵之變,自此司馬氏掌權。

為逃脫司馬氏暗害,大量魏臣西逃至蜀,得知魏境情況,劉禪自知機會已來,再度召集大軍準備東征,集結大軍足足二十五萬,其中更是有西涼汗血馬裝備的五萬鐵騎,一時間震撼無比。

魏軍因內部不穩,士氣低落,僅一日便連丟數關,蜀國連綿大軍終至洛陽。

司馬懿自知雙方差距太大,必敗無疑,隨即西逃,意欲集結兗州、徐州、青州兵馬再與劉禪決戰,半日,洛陽破。

十日後,劉禪遷都洛陽,改年號為乾元,稱大德仁武乾元皇帝,以姜維為中路軍元帥,馬超為東路軍,魏延為南路軍,仙,強攻虎牢關。

十日,虎牢關破,自此中原門戶大開,劉禪一年時間增添騎兵至十萬,三路大軍經虎牢襲中原,半月間馬超冬至下邳,魏延南至新野、汝南,姜維則取許昌、陳留、濮陽。司馬懿北逃,依黃河之險,抵擋蜀軍,並聯系東吳欲南北夾擊蜀軍。

訊息經天網所得,劉禪選擇主動出擊,遂令魏延南下奪取襄陽,李嚴之子李豐起永安江州兵馬十萬進取江陵,並令天網秘密約見東吳大臣,許以重金!

時值孫權老而昏,東吳士族勢大,一戰之間東吳兵敗如山倒,荊州再度歸蜀。

於廬江,蜀軍大肆建造船隻,乾元三年(公元243年)渡江東進,與東吳水師決戰長江之上,此戰雙方損失慘重,東吳有生力量耗盡,蜀軍拼力攻下建業,城破之時,孫權自盡。

江東餘部大部分歸降,少部拼死抵抗者,隨後被王平一一掃平。

江東安定,劉禪遣王平南下,取交州,交州太守乞降。

又三年,劉禪令姜維高鑄黃河堤壩,隨後截流,以龐大的民工完成該項舉措,是黃河之水北灌司馬氏,沖垮其陣型,隨後大軍渡河北進,一舉拿下鄴城。

姜維領十萬軍北進,耗時四年,平定遼東,天下自此歸一,漢室重興。

隨後十五年間,大漢頻頻向鄰國用兵,周圍各國俯首稱臣,版圖得以擴張,一時間與西方羅馬形成東西對峙,隨後大漢開始大力發展民生,再度休兵。

乾元三十年年(公元270年),大漢國力得以明顯恢復,劉禪決定對羅馬用兵,遂領三十萬大軍西征羅馬失利,於次年(公元271年)病逝,享年六十四歲。

其子劉明繼位,史稱漢昭帝,延續先皇民策,大力發展國力,挑撥羅馬內部以及與其他各國的關係,終在公元289年覆滅羅馬,一統大陸!(完)

喜歡我不做後主請大家收藏:(我不做後主熱門吧更新速度最快。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沒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