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靈異小說>我不做後主> 第二百四十二章 大國(大結局)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二百四十二章 大國(大結局) (1 / 2)

帶來洞主說的自然是烏戈國國王兀突骨,相傳此人身高八尺,能手撕野獸,生吃活蛇,武藝高強。

聽到帶來洞主如此一說,再見其那微微泛苦的神色,孟獲也自然而然想到此人,只不過平時與其打交道並不多,比不過一想到這也是唯一本辦法,旋即便只得遣帶來洞主前往求援。

帶來洞主本就不善外交,連連挫敗,自身底氣也落了不少,要想勸動兀突骨發兵,唯有拿出巨大的利益,而這利益便是半個益州郡,當然這是要戰後去應允的,還未戰便已自認為必勝,要說這兀突骨不但沒把蜀軍放在眼裡,更是對自己極為自信。

而他的自信皆是來自他那號稱無敵的五千親兵,何為無敵,刀槍不入在古時便可稱為無敵,兀突骨的人馬之所以刀槍不入,完全依仗身上的甲冑,那是由烏戈國特有的藤木編制而成。

藤木韌性高,編製成衣,兩層相疊,六階玄者全力一刀都無法徹底毀掉,更何況大軍的實力普遍最高不過五階,大規模的兵士廝殺,身穿藤木所制藤甲的兵士自然而然就宛若刀槍不入的神兵一般。

面對這等悍兵,若是不小心,蜀軍必然吃大虧,不過好在劉禪提前便知曉這一點,在沒有其他好辦法的前提下,依照歷史的腳步,遣王平為餌,引五千軍,大作聲勢,疑似蜀軍主力,且戰且敗,將兀突骨及其五千藤甲兵引至蛇谷,隧用火攻。

藤甲本就怕火,一但遭遇火攻,滅都滅不了,一場大火之下,五千藤甲兵徹底灰飛煙滅。得知藤甲兵滅亡,南中自此再無蜀軍之敵,無奈之下孟獲終降蜀,時值建興二年冬(公元224年)。

孟獲雖降,但卻並非真正安穩,小騷擾還是不斷,為了繼續安穩南中,劉禪政策有二,一則令王平招納南中男丁入伍,南中民風彪悍,若為軍,戰力自然強勁,且蜀境人口有限,劉禪自然不能放過這批戰鬥力極強的兵源。其二將阿會喃釋放,並告知董荼那之死的前因後果。

一但阿會喃得知此事,董荼那之死便如一根刺夾在他與孟獲之間,兩人根本不可能再如先前那般,南中不一定要徹底太平,只需要讓他們無力騷擾蜀境便可。

這年冬,自南中凱旋的蜀軍終在年關之前回到成都,解決完南中事宜,回到成都劉禪便要籌劃最重要的一仗,也是改變命運的一仗,那就是北伐,西川雖易守難攻,卻也成了限制蜀軍發展的最大障礙。

應對北伐,單純的小改是沒有用的,很難影響結局,唯有大變動方有機會改變,諸葛亮第一次北伐之失確實因為街亭之失造成,但街亭之失卻又不能全怪馬謖,雖有馬謖指揮不當之責,卻也有形勢之因,張郃當時領有五萬大軍,單單騎兵便是兩萬,而馬謖只有兵馬兩萬,敵強我弱,敗了也不為怪。

在成都期間,劉禪每每早會結束都會與諸葛亮模擬商討北伐之事,諸葛亮對於北伐之事亦是熱衷,一來二去單單北伐一事,兩人便持續商討了兩年。

期間曹丕以東吳陽奉陰違,言而無信為由,兩次發兵伐吳,皆敗,曹丕更是怒火攻心,於226年病逝。

曹丕新亡,曹睿繼位,史稱魏明帝,同年劉禪於成都得聚賢堂攏攬奇人異士,成功改進造紙術及活字印刷術,以紙筆為武器,對曹魏展開了一場文化衝擊。

大批書籍自成都而成,有了書,蜀國便掌握了天下士族之勢,有了書,天下文臣必然歸心。

次年春,即建興五年(公元227年)劉禪鑄天子劍,與成都郊外搭臺,陳列曹魏七大罪,昭告天下,起兵討賊。

書信至東吳,望其發兵共同討賊,東吳允,隨令諸葛瑾領兵五萬,攻合肥。

蜀境之中,劉禪更是大肆集結蜀境兵馬,江州、梓潼、成都兵馬共計六萬,南中及王平所部一萬五千,漢中兵馬一萬,攻擊兵馬八萬五千人,由劉禪親領,以趙雲疑兵之計,巧出祁山。

建興六年春,督前部、領丞相司馬、涼州刺史魏延提出子午谷之計,魏延建議由其率精兵五千,負糧五千,直從褒中出,循秦嶺而東,當子午而北,不過十日可進軍至長安。孔明相阻,劉禪卻有心一試,相持許久,終勸服孔明,隨令魏延領一萬人直奔長安。

鎮守長安的魏國安西將軍夏侯楙怯而無謀,卻不是魏延對手,不出半日便兵敗,只得乘船東撤,曹真回防不得,長安得定。

長安既定,隴右南安、天水和安定三郡無力抵抗,天水、南安太守甚至棄守城向東逃竄,魏國天水守將姜維、梁緒、尹賞、上官雝等投降諸葛亮,雍州刺史郭淮則退往上邽固守待援。頃刻間隴右五郡(隴西、南安、天水、廣魏和安定有三郡投降了諸葛亮,僅有廣魏郡和隴西郡拒不投降,卻也不敵蜀軍連攻,三日城破,隴西盡歸蜀境,魏庭聞之大震。

得長安,劉禪有意趁勝追擊,起八萬軍下潼關,直逼洛陽,並令使臣聯絡孟達,令其自上庸起兵,經完成而攻洛陽,並再三強調火速行事。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