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科幻靈異>墨水瓶> 31行善事二子遭抓(附宋襄公曹沫)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31行善事二子遭抓(附宋襄公曹沫) (2 / 2)

起念斷然是愛,留情必定生災。

只因一招失誤,遂成致命之難。

非禮之財莫取,非禮之事莫為。

明有刑法相系,暗有鬼神相隨。

《名賢集》有話了,斬草不除根,萌芽春再發寧不虛也。

又曰:

兵者詭道方成兵,2忠實不過宋襄公。3

兵不厭詐皆如此,多少帝王樂相從。

1牛馬同嘶口舌香。農村到了秋天,在收割玉米時。好的都用車拉回去留著賣錢或是喂牲畜自用。那些沒長熟的或是長得很不好的如烏悶(學名黑麴黴病)。就在地裡直接喂拉車的牛或馬了。記得我小時候,我家有一頭大黎牛。每當秋季,那個時候農村孩子是放秋假讓回家給父母幫忙的。因此每天我、哥哥、姐姐在父母的帶領下都去地裡掰玉米。好的裝袋子拉回去。那些不熟的長得不好的。我家那頭大黎牛從地頭拉著車開始吃,一隻吃到我們掰的玉米堆前。它也知道好的不讓吃,它自個就在玉米堆裡把長得不好的不熟的挑著吃了。直到看著實在挑不出來了。它會趁我們不注意忙著用它長長的舌頭卷一顆好玉米放進嘴裡。然後便是我們的喝罵聲或是隨手抓起個土坷垃打它一下。然後它知趣地拉上車就到相鄰的玉米秸堆上吃玉米秸去了。哎!相思已是昔日事,起手搭篷看黃昏。當年多少成憾恨,昨夕搖手不再回呀!

2孫子兵法雲:凡先處戰地而待敵者逸。後處戰地而趨戰者勞。故善戰者,致人而不致於人。能使敵人自至者,利之也。能使敵人不得至者,害之也。故敵逸能勞之,飽能飢之,安能動之。

出其所不趨,趨其所不意。行千里而不勞者,行於無人之地也。攻而必勝者,攻其所不守也。守而必固者,守其所不攻也。故善攻者,敵不知其所守。善守著,敵不知其所攻。微乎微乎,至於無形。神乎神乎,至於無聲。故能為敵之司命。

凡戰者,以正合以奇勝。故善出奇者無窮如天地。不竭如江河。終而復始,日月是也。死而復生,四時是也。故戰事不過奇正。奇正之變,不可勝窮。奇正相生如迴圈之無端,孰能窮之?

兵者詭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遠,遠而示之近。利而誘之,亂而取之、實而備之、強而避之、怒而撓之、卑而驕之、逸而勞之、親而離之。攻其不備,出其不意。此兵家之勝,不可先傳也。

又曰: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3宋襄公:春秋時期,宋襄公很想像齊桓公那樣稱霸天下。因此他也發出信使要各國的諸侯到盂地去舉行會盟。他也要像齊桓公那樣,一手執牛耳一手指揮諸侯定下自己的霸主地位。可結果是楚成王在會盟上把宋襄公抓起來,他自個執起牛耳做了一代霸主。

楚成王雖然自詡是霸主。但受了窩囊氣的宋襄公堅決不會承認楚成王的霸主地位。回國後宋襄公又氣又惱,可論實力他確實不是楚成王的對手。趕巧這時本也是小國的鄭國卻第一個站出來承認了楚成王的霸主地位。宋襄公揮師所指直奔鄭國而去。

很快宋襄公便打到了鄭國的國都。鄭國一見事態不妙馬上向楚國求救。楚國派大將成得臣率兵向宋國發動進攻。

宋襄公怕宋國受到楚國的攻擊。急忙忙從鄭國撤軍回國自救。在河南的泓水與楚軍相遇。

此時楚軍正在渡過泓水。宋襄公的謀士目夷對宋襄公道:“宋軍寡弱,楚軍熊強。此時楚軍渡水。兵書雲乘其半渡而擊之,勝算也。”宋襄公道:“我號稱仁義之師,絕不會像楚成王那樣幹些不要臉的事。我要等楚軍全部過了河,列成陣勢再擊殺他們。這樣我就可以像齊桓公釋曹沫A那樣,仁義遍天下了。”

楚軍盡渡河,陣未集。目夷道:“主公,現在趁他們陣腳未穩可以攻打他們,勝算也。”宋襄公又道:“所謂仁義者。作戰不殺受傷的敵軍。不斬六十歲以上的老人。不憑險隘伏擊敵人,更不殺亡國之士。現在的楚軍還沒站住陣腳,攻擊有失仁義也。”

楚軍集結完畢,一鼓作氣打敗了宋襄公的部隊。宋襄公也因此腳部受了重傷。好在晉文公重耳在宋國逃難時,宋襄公曾送給晉文公重耳八十匹馬。因此為了報恩,晉文公重耳發兵打跑了楚國成得臣的部隊。

宋襄公帶著重傷回國,不久後宋襄公因傷口感染便死掉了。

A齊桓公釋曹沫:曹沫,春秋時期的魯國人。他以勇力著稱得到了魯莊公的認可。於是魯莊公任曹沫為大將。要他到齊魯交界處與前來侵略的齊國展開戰鬥。

當此之時齊桓公正在霸業早成的欣喜中。他在管仲的倡導下已經成了春秋時期國力最強的國家。因此曹沫三戰三敗,被齊國軍隊打的落花流水。

魯莊公害怕國滅,他急忙忙修書給齊桓公表示願割地稱臣。於是在柯地齊桓公做為戰勝國的君主與戰敗國的魯莊公達成會晤。

在會盟上曹沫上前用匕首劫持了霸氣凌雲的齊桓公。齊桓公左右投鼠忌器,看著齊桓公的恐慌而不敢輕舉妄動。齊桓公道:“你欲何為?”曹沫乃道:“齊強魯弱天下共知。齊以大國侵略小國,自然得勝。今如按盟約所指,魯國的國都城牆倒了都要壓到齊國的邊境上。是可忍孰不可忍。為人臣者,以死侍君乃為忠,為國趨利乃為義。曹沫乃三戰皆敗之將,願以一頭顱換取齊桓公您的盟約。我要您答應歸還侵略魯國的所有土地。”桓公莫敢動,乃令管仲代筆寫下了歸還魯國所有土地的盟約。

曹沫見盟約已成,乃放開齊桓公。顏色如故,辭令清晰地在北面行叩拜之禮後,退回臣子之位。齊桓公大怒,他想背約先殺曹沫再抓魯莊公。此時管仲卻道:“不可,今貪小利而自快,必棄信於諸侯。如此天下皆以齊國為勢利小人,將處處為敵耳。當今之要,不如還了魯國丟失的那些土地。這些土地本是齊國侵奪而來,今齊國又拱手送去。這對齊國也沒有什麼損失。”桓公不語,管仲又道:“予之,不失信於天下。以增天下之援方成王霸之業也。”齊桓公悟乃盡數歸還了侵奪魯國的所有土地。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