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天下來,兩人已經熟悉了,劉芳算是摸清楚了自家的這個相公了。
陶大貴力氣大,幹的多,吃的也多,但好在不挑剔,劉芳給做了兩頓飯後,就沒做了,人也沒說啥,任勞任怨,啥事也不要劉芳沾手,一副甘之如飴的樣子。
劉芳的頭腦並沒有壞掉,她在思考對策。不能把人家的付出,當做是應該的,不然長此以往,怕是會出問題,可是她自己呢,又不想付出,只想享受,是得好生琢磨琢磨。
嫁出去了就是不好,明明她的新房離孃家也就四百米遠,可是等回門的時候,還專門要趕著牛車跑到鎮上去買了兩斤豬肉,兩斤紅糖,兩斤果子,打了兩斤酒,才能回孃家,真有一種客人的感覺了。
“娘,小妹和妹夫回來了。”趙翠芬一早就開始忙活了,一家子人都在家裡等他們上門。
劉芳帶著陶大貴一次叫了人,就把人留在堂屋,自己跟著李春華去了。
“乖女,咋樣啊?他對你好不?你那大嫂咋樣?”李春華很揪心,女兒可是從來沒離開過她一天。
“娘,大貴對我好著呢,家裡的活都不讓我沾手,自己就幹了。他大哥大嫂人都還好,前天分家還給分了幾百斤糧食和三畝水田,看樣子還行。”
“哦,那就好。日子是你們兩人過,別管別人怎麼說。要是家裡活重,就跟娘說一聲,你嫂子侄媳婦們多著呢!”可真是親娘。
“嗯。知道了,娘,您真好。”許是因為李春華和平日裡一般無二的語氣,劉芳心裡的那股焦躁,總算被抹平了。
眼下爹孃還在,始終是她的後盾,並沒有因為她嫁人,就不再疼愛她,她要做的,就是讓陶大貴越來越愛她,疼她,呵護她。
劉芳並沒有要跟陶大貴坦誠相見的意思,雖然兩人是夫妻,但是還是得保留一點距離,她這人自私,會打算,是個純粹的利己主義者,她的內心不是那麼的真善美,一般人都接受不了,換句話說,她的本性還不宜顯露太多。
要劉芳說啊,還是吃大鍋飯安逸,雖然鬧騰點,吃的差點,但是起碼不用她動手啊,每天到點了就能吃飯,而不是像現在這樣,家裡就他們兩個人,想吃點啥,不是你動手,就是我動手。
兩個人過日子的麻煩事,都快把劉芳折騰瘋了,啥事都要自己規劃。
因為成親在年底,劉芳這剛回完門,就要開始準備過年的東西了,這個年是新婚的第一個年,又是在新房,怎樣都不能馬虎,當然這不是她的意願,而是她那個新大嫂的意思,這個大嫂實在是太熱情,太愛管閑事了。
只要她家裡一沒事,準要跑到他們家來吩咐一圈,生怕兩人不會過日子,要不是看在她是真心的份上,劉芳都要生氣了。
要是其他人,可能還要謝謝人家那麼關心他們,可劉芳是誰啊,懶人啊,可在大嫂面前又不得不裝,可不把她累的夠嗆。
在這個大嫂的監督下,劉芳真做了回勤快人,短短半個月的時間,她的新家已經有了農家的煙火氣息了。
因為是自己住,陶大貴又沒有意見,家裡可勁的按著劉芳的意思改。劉芳和陶大貴住的是堂屋左邊的那一間睡房,這間房有個二十幾平方大,這邊不睡炕,就靠牆放了一張床,上面簡易地雕了些花。
本來為了保暖,農家的床在最下面都是要鋪上稻草的,但劉芳嫌棄,就鋪了兩床舊褥子,也還算軟和。
臨海府這邊潮濕,蚊蟲多,不掛帳子根本不行,於是劉芳專門買了兩匹水青色的麻布,做了蚊帳,多出來的麻布,也不浪費,順勢做了個桌布和窗簾,有一點小布林喬亞的味道了。
東西用在睡房,除了大嫂看見了,說了幾句,別人倒也看不見,麻布雖然不貴,可也還是要花錢的,節儉慣了的女人,大多都是看不慣的。
屋裡的臥櫃、衣櫃、木箱,劉芳都是搭了麻布的,只是是麻胚布,自己用織布機織的,沒花多少錢,還別說,這麼一佈置,這個泥磚房還算看得過去了。
堂屋沒啥值得擺弄的,弄得好看了,別人反倒要說道了,因此同別家一樣,除了正中間的牆壁上設了神龕,屋子裡就放了一張八仙桌,配了四根高板凳,角落裡還放了兩把圈椅,也是劉芳用來歇腳用的。
堂屋右邊的那間屋子,是空著的,但傢俱是齊全的,當初她爹專門給配了兩間屋子的傢俱,過日子嘛,就多做了些。現在屋子裡放了她的一些陪嫁,多是被褥布匹之類的,她打算等以後有了孩子,再改成睡房。
東西廂房除了每間房裡有一個衣櫃,就沒有擺放東西了,空蕩蕩的。家裡就他們兩個人,東西佈置的多了,麻煩的還是她。
灶房東西倒是齊全,畢竟有這個條件,她也不想虧待自己。屋裡的土灶上置了三口鍋,兩口大鐵鍋,一口小湯鍋,湯鍋是用來溫水的,鐵鍋嘛,則一口做菜,一口做飯,分得比較清楚。
劉芳專門叫她爹幫著做了兩個碗櫥,都是帶鎖的,一個放置調料、米麵,一個專門放器具,主要是些酒具、茶具、常用碗筷之類的。
靠視窗的地方,還擺了幾個大大小小的壇子,兩口大的是水缸,小的則是用來裝從孃家、大嫂家拿來的酸菜、鹹菜。還有一些雜物,都堆在角落,倒也不佔地方。
院子裡也空,劉芳正琢磨著要不要去買一個石磨回來放著,畢竟玉米、豆子之類的糧食,多少都要用到,但想了一下,還是算了,家裡就兩個人,能吃多少,石磨盤保養不好容易生青苔,麻煩,要是要用了,孃家有呢,家裡的活能少一點就少一點。
院子裡兩個棚子都堆了木柴,軟的硬的都有,陶大貴心疼她,還專門和她孃家兄弟上山燒了窯,弄了七八百斤木炭,夠燒了。至於家禽這問題,劉芳是拒絕的,那玩意累人不說,還埋汰。
“大貴,你說咱到底要不要養豬啊!”劉芳不想養,李春華也支援她,可這大嫂三天兩頭都來說一會,說錢有山家的母豬揣上崽了,要趕緊定下,等開了年就能養了。
陶大貴摟著劉芳,摸了摸,“媳婦兒,養豬累著呢!不養。”媳婦兒不願意幹活,那就不養。
劉芳滿意這個回答,但一想起大嫂,心情沮喪,“我也不想養,可你沒聽見大嫂說嘛!咱不養行嗎?”
“那我明天去找大嫂說一下,咱不養豬。家裡就兩個人,忙不過來。”陶大貴想了想說道。
這麼去,大嫂肯定認為她是個懶婆娘,哎,算了,誰讓她是新媳婦呢!
“大貴,要不你明兒就說,咱不養豬,讓大嫂給咱留意一下雞仔。要是一樣家畜都不養,還不知道別人怎麼說我呢。”劉芳嘟了嘟嘴,有點不太樂意。成為人家的家裡人了,啥事都要顧及一下外人的看法,有點憋屈。
“行,媳婦兒。”養不養家畜,陶大貴沒啥意見,反正他自己都能做。
作者有話要說:
懶人,都是能省事就省事。今天寫的多了一點,加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