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別三月
細柳藏鶯,汀洲漸綠。
轉眼間,灌州經一番春冬輪回,已過了一年有餘。
“今年歲修已結束,後日清明,便是放水的日子了。”
淺灘旁的江水中,可見一容貌俊秀的年輕人,她身著一身利落的短打,褲角卷至膝彎,赤足立於水中,小腿有力線條流暢,似乎被水泡得有些發白。頭戴一頂彷彿有些破損的鬥笠,正午的陽光從縫隙中投射下來,刺得她眯了眯眼睛,面上卻盈盈含笑,晶瑩的水珠從沒束好的幾縷青絲上滴落下來。
此人正是韓濯。
她身旁跟著一群高矮不一的工人,大多身上都揹著不小的竹筐,裡面裝的都是一筐又一筐的淤泥,他們到岸邊將竹筐卸下,這些淤泥可堆肥養桑喂蠶,經抽絲剝繭,萬千辛苦,最終得幾匹光華無雙的蜀錦來。亦可與裝石的竹籠一起加固堤岸,控水防汛。為首一個面色黝黑的漢子抹了抹臉上的汗,笑出一口歪斜殘缺但襯得分外白皙的牙來,開口道:“韓司馬,我帶著大夥兒都檢驗過了,您盡可放心吧!”
韓濯笑著點頭:“歲修持續四月,何嘗不是在和老天搶日子,諸位實在辛苦了,我預備好今年便擬好章程,上書朝廷,此後每年這岷江堰歲修的慣例不可荒廢了去,必可保此後蜀地不知饑饉,歲歲豐稔。”
那漢子笑道:“韓司馬客氣什麼?去年因著這岷江堰,三年來終於有一年填飽了肚子,當初鬧饑荒,若不是韓司馬關照和林長史收留,我們早就死在城樓底下了!”
其餘人也此起彼伏地稱是,一年來,韓濯無論是開山挖渠,或是淘灘作堰,都同這些人同作同息,這些曾從蜀州逃難的人也是第一回遇見這種甘心找苦吃的官。她性子隨和爽快,又沒什麼官架子,做起事來又毫不含糊。日久天長,眾人都實打實地敬服。
韓濯道:“林長史去年已溘然長逝,朗參軍與我說,他想為林長史修書立祠,告慰在天之靈,我想起林長史生前那般宅心仁厚,卻因著當時灌州事務繁多,不得不在他鄉草草安葬,也是不忍。”
眾人聽聞此事,也紛紛道:“韓司馬,有什麼用得著我們的盡管吩咐!他老人家施的一口粥,不知活了我們多少人命,這事我們在所不辭!”
韓濯笑了笑道:“有勞。”
說著,她隨眾人一起前往樹下歇息,身旁的阿信給眾人分上幾碗煮好的甘草水。一番勞作,韓濯也渴了許久,飲盡後通體舒暢,她舒服地長長嘆了一口氣,靠在樹根處坐定,在膝上將工程圖展開。
自去年開春前瓶口重開,岷江堰重啟,數年晴雨不定的蜀州平原有成沃野千裡之勢,聖上下旨嘉獎,並教她做了灌州司馬。那王大人不知是巧合還是別的原因,被調往了潮州,新上任的蜀州刺史秉性剛直,對岷江堰一事也十分重視,給了足夠人手方便調動。韓濯每日在灌州蜀州兩地奔走,行動無礙。
這一年來她不斷完善岷江堰工事。遵其舊制,在挖好的瓶口上游重整設施,內外江分水。內江窄深而外江寬淺,可使枯水期內江水量可達六成以便灌溉,而豐水期則六成江水湧入外江,四六分水,旱澇保收。瓶口前設矮堰,若內江水量過高可將江水排至外江,排洪防澇,使蜀地避免頻發的洪水之患。
而岷江堰的位置,便在現在韓濯所在的淺灘相鄰的外江之上,分水之時的八成泥沙便從外江排出。
韓濯閉上眼睛,讓微風吹過她的臉頰,腦海中這一條岷江,從此地開始一分二,二分四......直至編製成一張巨大水網,從此盛世再無饑饉,風吹十裡稻花香。
她這樣想著,覺著風裡都帶上了青草的香氣,而今歲末,想必又會混著稻花的清香,韓濯不由得有些沉醉,太陽高高照著,她竟然有些意志昏沉,將入酣甜夢境。
天朗氣清,惠風和暢,幾個漢子哼起蜀地的小調來,手中有一下沒一下敲著碗碟,荒腔走板倒也別有一番味道,韓濯正要凝神細聽,便聽一人笑罵道:“怎麼,花子沒當夠,又敲起碗來了?”引起一片鬨笑。
韓濯睜了眼,也笑道:“我聽著倒是有幾番味道,我從前也愛聽些詞啊曲的,不妨事,老伯愛唱便唱。”
那老伯被起鬨得有些囧,方才不過是一時心情舒暢哼哼幾句,真被眾人盯著他不免緊張起來,為了掩飾仍嘴硬道:“人家韓司馬都教我唱,你們這些慣會扯把子的給我聽好了!”
說著他清了清嗓子,用蜀地方言唱了首小調,韓濯不懂蜀話,只零零星星聽得一點什麼“冷雨悽風秋點點,寥落木聲聲......”
待他唱完,韓濯先拍了拍巴掌,問道:“這曲子講的是什麼?”
那老伯見韓濯贊他,得意洋洋道:“這是老叫花我從前在婉音姑娘那聽得的曲子,說的是一女子夜間行路遇雨,便入廟借宿,見房間裡掛著一張神女圖,她瞧了半天,竟然神魂顛倒出竅,從此一病相思,幾乎命隕......”
這故事倒有意思,很是符合蜀地向來開放的民風,韓濯不禁問道:“然後呢?”
“然後......然後我就不知道了。”
眾人失望地發出一陣噓聲,引得這老伯面紅耳赤,韓濯剛要笑著開解,便聽一陣嘚嘚驢蹄踏石。韓濯抬頭,見不遠處李三三坐在死鬼背上朝她一邊招手,一邊喊道:“喂!他回來了!”
韓濯倏然從地上站起,難掩喜色,周圍幾個知情的看著韓濯的樣子笑道:“韓司馬可快回去吧,這邊也就最後收個尾用不著您操心,別叫這麼寒磣的一身被公主殿下瞧見才緊要啊!”
此言一出,不知情的也知情了,頓時轟地爆發出一陣大笑,韓濯也不惱,無視他們拿自己開涮的渾話,笑著招呼阿信跟著自己,便隨李三三走了。
韓濯和宋青瑛已有大約三月未見,自去年以來,宋青瑛彷彿轉了性,從前恨不得日日黏在韓濯身邊,但後來似乎想通了什麼,韓濯這邊岷江堰初成,他便一改以往性子,常常招呼也不打便帶了人早出晚歸,起初韓濯只當他內心有別的成算,可沒想到夏末他留了字條便去往西京,嚇得韓濯連夜派吳鈎帶人護送,接到吳鈎報平安的信才略放下心。
岷江堰這邊韓濯脫不開身,幾乎要以為長寧公主終於受不了這風裡來雨裡去的鬼日子了,可待宋青瑛回來,韓濯目瞪口呆地發現,他帶回的是白花花的銀子。
也不知他在韓濯每日埋頭畫圖寫方案的時間裡都做了什麼工作,幾番來回,宋青瑛幾乎壟斷在蜀州和西京兩地買賣蜀錦織物的商路,小小年紀賺的銀子,就比韓濯這輩子看過的都多。
從前宋青瑛對韓濯幾乎為零的理財習慣大為不滿,但是現在大不相同了,窮人想攢錢,富人思掙錢,對著韓濯,宋青瑛再也說不出“儉省”二字。
不過韓濯是個徹頭徹尾的敗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