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靈異小說>唐朝公務員> 第一百七十七章 這,就是輻射效應吧!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一百七十七章 這,就是輻射效應吧! (2 / 2)

聽唐成說到這裡,孟浩然再次的沉默了,這次沉默的時間很長很長。

當唐成正準備任其思索而轉身出房時,走到門口的他突然聽到孟浩然的聲音傳來。

這是有著濃濃疑惑的嗟嘆,“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我足。唐兄,要做一個屈大夫那般的天地至正之人,就真的這麼難嗎?”。

“除非浩然不yù用事,就此一生退避山林,否則……是很難”,唐成沒有轉身,說完這句之後,也沒有就走,而是陡然轉了話頭兒道:“在道學聽那些同窗們言說處世行事之道時,常好說‘寧可直中取,不可曲中求’,此話聽來固然是正氣凜然,擲地有聲,但真個踐行起來……”。

依然揹著身子的唐成無聲的搖了搖頭,“明知直中不可取,為什麼就不能曲中求?浩然,到底是手段重要,過程重要?還是你心中的理想重要?兼濟蒼生的結果重要?想明白這個,你適才的問題自然就有了適合你的答案”。

言說至此後,唐成沒再停留,邁步出門而去。與六朝時的陶淵明一樣,孟浩然的一生也是充滿著仕與隱的矛盾,而這種矛盾在成就了他的詩歌創作時,也構成了他們人生的悲劇。

既然與孟浩然做了朋友,唐成便無法再坐視他重複那矛盾的一生,要想改變他們的人生,最重要的便是先改變其心態,或者用後世的俗話說就是轉變世界觀和價值觀。

但是,唐成知道自己既無權,也無力強行的向孟浩然灌輸什麼,作為一個朋友,他能做的只是提出自己的看法,希望能用這種潛移默化的方式發揮一些作用,至於孟浩然最終將如何選擇,他的人生他做主!

…… …… … … …… ……

禮聘道學學正及學監大人的事情遠比唐成想象中的要順利,以此時大雅至正園在道城文壇的影響力,其審詩人的影響力無庸質疑。也不知這兩位大人是看中了這一點,還是因為唐成那堪稱大手筆的禮聘費,或者他們僅僅是想透過這個審詩來獎掖後進,又或者是因為唐成深受觀察使大人賞識,才使得兩位大人賣了他這一個面子。

不管這兩位大人心裡是怎麼想的,總之,他們最終答應了唐成的禮聘,當然,這也跟大雅至正園從開業至今從未涉足皮肉生意有絕大的關係,正是這個事實打消了兩位大人最後的顧慮。

搞定學正及學監大人之後,禮聘詩壇耆老的工作就更容易了。唐成自然沒請所謂的當下詩壇砥柱中堅何仲達等人,他請來的這幾位都有一個共同點——人老輩分高!在他們的龍鍾老態面前,便是自稱老朽的何仲達也得恭恭敬敬的執弟子之禮。

這一晚,大雅至正園前面各廳堂及跨院照常營業,而後面的園林則謝客一夜,蓋因唐成要在此設宴款待幾位禮聘來的審詩人。

“早就聽說大雅至正園的園林之美冠絕山【零點看書】南,連觀察使大人也甚稱許,今rì一見果然名不虛傳”,沿著麻石小徑穿行園林之中,身形微胖滿帶儒雅之氣的學正大人邊左右探看,邊笑著頷首稱好。

陪行的唐成正手攙著一位詩壇宿老,這位許老詩人鬚髮盡白,說話都漏風,但此時的臉上的表情卻甚是高興,旁邊由孟浩然及學監大人親攙著的兩位宿老也同樣如此。對於已經寂寞了許久的他們而言,這幾天的經歷真跟做夢一樣。自打大雅至正園禮聘他們與學正、學監共為審詩人的訊息傳開後,這三位本已門前冷落鞍馬稀的宿老突然之間就變成了香餑餑,拜會請見之人可謂是絡繹不絕,這番熱鬧比三人以前主掌詩壇時猶自來得火爆。

由此,也就不難理解這三位老詩人此時的好心情了。

酒是好酒,歌是好歌,便連伴樂的琵琶及軟舞也無一不是jīng絕,在這樣的環境氣氛下,這頓宴飲當真是賓主之間融融洩洩,酒至半酣,執弟子之禮的唐成自然而然的說到了孟浩然的道學名額。

今晚飲宴的歌詩乃是出自唐成的特意安排,從頭到尾唱的都是孟詩,耳聽著這樣的詩作,再以此時孟浩然在道城強勁而起的聲名,加之這融融洩洩的氣氛,當rì孟浩然送唐成初臨道學時還覺得難如登天的道學名額便這樣沒費什麼周折被拿了下來。

經過正確的鋪墊,然後在正確的時間,正確的環境裡,與正確的人商議正確的事,原本極難的事情自然也就水到渠成。

說完孟浩然的事,酒意微醺的學正大人看著執弟子之禮甚恭的唐成,笑言道:“唐成,你讀明經科實在是有些屈才了,今rì便由本學正做主,改明經為進士科,便直接參加今歲禮部科舉”。

“大人,這……”。

“無需再說,端己,此事就交由你了”,端己乃是學監的字,學正大人扭頭向他吩咐完後,對唐成擺了擺手,示意他不必多言後,語帶慨嘆道:“相較江南江北諸道,本道僻處山中,文運不昌,自本官抵任近三載以來,各雜科倒還稍好,唯這士林華選的進士科卻是不曾中得一人,在同僚及禮部堂官面前真是情可以堪!唐成,爾之詩才,便是連於觀察也交口稱讚,今科本官可是寄厚望於你了”。

“多謝學正大人賞識”,唐成向學正深一謝禮之後,為難道:“只是,進士科既為士林華選,這考起來委實太難,便是學生能做得幾首詩賦,算算這時間,到京城行卷卻是來不及了,而若無行卷……”,一言至此,唐成深深的嘆了一口氣。

“這兩rì你便將詩作整理一份出來吧”,聞言,深深看了唐成一眼的學正大人微微一笑,“如今帝京最得詩名的便是吳中四士,正好前些rì本官接到張伯高的來書,還不曾回覆。這便替你紹介一下”。

張伯高乃是張旭的字,此人不僅是有名的草書之聖,更是與賀知章、張若虛、包融並稱的吳中四士。在這初盛唐之交,在李白杜甫,王維王昌齡等人還不曾登上詩壇時,吳中四士可謂是方今天下最富盛名的詩壇霸主,有他引薦,其行卷效果自不待言。

學正大人話剛說完,唐成適才一直攙著的那位詩壇許宿老已是用漏風的聲音接著道:“昔rì老朽漫遊吳越時,於會稽山yīn之蘭亭遺蹟巧遇來此的少年張春江,此後把臂同遊達半月之久,由此遂結忘年之交,後其雖離吳中而至帝京,但書信往還倒不曾中斷過。唐成,你那整理好的詩作也給老朽一份。”

這宿老口中的張春江便是吳中四士中的另一人張若虛,因其《春江花月夜》太過有名,是以時人皆以“春江”稱之而不名,於唐成而言,這又是一個意外的驚喜了。

人言老小老小,越是老便越是小,另兩位宿老見狀,賭氣似的你一言我一語說起他們的交遊來。唐代讀書人有漫遊並廣泛交友的習俗,這些個宿老年紀極大,交遊又廣,他們刻意提到的人雖然不比吳中四士在詩壇上那麼顯赫,但也多是在帝京詩壇闖下些名頭的,這些人援引之力或許有限,但幫著揚名卻是綽綽有餘。

耳聽著兩位宿老的說話,唐成嘴角悄然露出了一個笑容。

這,就是輻shè效應吧!

…… …… … … …… ……

PS:最近趕上期末忙的很,更新又不敢停,兩樣堵在一起,天天的時間安排就跟打仗一樣,焦頭爛額之下心情難免浮躁,由此寫出來的東西也就自然的帶有了浮躁的味道。

兩天之後,手頭的事情就該忙的差不多了,介時一定沉潛下心來更好的寫書。

感謝大家有益的批評!我一定盡力把這本書寫好。

另:有月票的朋友請支援下本書,謝謝!(未完待續,如yù知後事如何,請登陸,章節更多,支援作者,支援正版閱讀!(未完待續)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