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靈異小說>唐朝公務員> 第一百四十七章 觀察人事不通,唐成毛遂自薦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一百四十七章 觀察人事不通,唐成毛遂自薦 (2 / 2)

於東軍乃是算科進士出身,從小就是跟算數打交道,自打高中進士後經吏部關試分派到工部任職,這麼多年來他都沒動過窩,硬是憑藉著一條條路,一座座橋的實際功績從普通從事幹到了郎中,員外郎,後來在司官地員外郎任上一蹲就是十多年。

雖說是負責一司事務的主官。但他依舊還是埋頭修路。司裡地其他事務盡數丟給了兩個副手郎中,如此無心插花。倒為他在工部贏得了一個“不攬權”的好名聲。

說起來也算他運氣好,本來憑著他的脾性在官場裡混到這一步就算頂天了,趕巧先朝的則天武后也是個異數,還就喜歡像他這種沒什麼心思,只知道埋頭苦幹的官兒,加之又有當時賢相狄仁傑舉薦,是以於東軍就出人意料的由員外郎升任為工部副堂,當日聖旨下來的時候,工部裡多有聞信兒後瞠目結舌,不敢相信的。

修路是於東軍地最愛,也是他的老本行,此番這條路又是陛下親自交辦,是以於東軍接了聖旨之後,滿腦門子心思都在山川地理圖上,都在路上,連他從京裡帶來的班底也幾乎都是這麼多年用熟手兒的部屬,在脾性上這些人跟他也沒多少差距。按後世地話就是智商極高,情商慘不忍睹。

到了山南東道赴任之後,應有的官場酬酢於東軍竟是全然都免了,天天都在琢磨剛剛領到手兒沒多久的山川地理圖,手下也被他盡數分派出去勘探地形。

新任的觀察使大人這般古怪,縱然有人有心巴結,時日太短之下也不好深說什麼,等他們想再等等看看的時候,在道城衙門**都沒坐熱的於東軍已經帶人下來了。

簡而言之一句話:於東軍這個官場異數自打到山南東道上任以來,行事上幾乎就沒一件是按官場規矩辦的。

以前在工部時還好,其它事項自有人料理,他只負責施工就成,而今到了地方全權負責這條路的修建時,還真就讓他感覺到事事彆扭,處處掣肘。

剛才那句他也就是姚榮富地牢騷,卻沒想著唐成會接話,聞言站起身轉過頭來看著唐成道:你說說賬要怎麼算?”。

“大人請坐下說”,堂堂觀察使大人待著地屋裡竟然連一個侍候的下人都沒留,看來指望於東軍指座並讓人奉茶是不可能地了,唐成只能親自動手,走過去給於東軍你滿斟了一盞茶水後又自倒了一盞,“自打大人上任一來,如今滿山南東道俱知大人是為修路而來,也都知道這條路乃是陛下多年的夙願,如大人一樣,姚使君也是蒙皇恩多年的,有這麼個機會,使君大人也想著為陛下的夙願盡一份心力,實也是人之常情”。

“姚榮富若想盡心,就該戮力支援本使才是”,於東軍雖然憨直。但畢竟不笨,這句話剛一脫口而出就明白過來唐成的意思,“你是說要算記功簿上的賬?”。

唐成聞言笑笑,沒直接回答,“經金州地路線太短,屬下估摸著實不足以表達姚使君對陛下的報效之心;反之若是經由本州的路程更長些,使君大人自能奮而為,縱然困難再多。必也能克艱克難”。

“路線若是改由金州往房州,不僅道路更為崎嶇,還要多修出近百里路程。這近百里路程又該耗費多少錢糧?佔用多少徭役額度?陛下敕修此路正是為方便百姓,如此本官豈非辜負聖恩。此法不可取”,於東軍不假思索的搖了搖頭,“唐成,你且說說,金州下轄竹山縣三官地方的地勢及田畝如何?”。

極品哪!合著在於東軍心裡除了路就沒別的,唐成這番話算是白說了。

三官是個地名兒,就是於東軍囑意要擦著金州的那三十里地,也正是姚使君玩推手的地方。這個問題太過於敏感,唐成沉吟了一會兒後才道:“三官地方有四千五百二十七畝田地,其中水田不到三百畝,其餘均是坡地。因此地山大林密,是以這些坡地都是高坡地,瘠薄地很。不過這地方官地數量倒是不少,有兩千一百七十六畝,約為半數”。

“都是高坡地!”,於東軍放下茶盞重又到了地圖前,“此地民風如何?”。

“那地方山大林子也大,山民多是半田半獵。民風極其彪悍”。唐成回答的毫不猶豫,“大人若想從此地修路的話。一來徵調民壯不易,二來費時費工必多”。

“來人哪”,隨著於東軍一聲喊,外邊兒進來個身穿皮甲地輕健小校,“你即刻出,前往竹山縣三官地方看看地形地勢,另將竹山主簿傳來見我”。

小校去後,於東軍又埋到了山川地理上。

話說到這裡,唐成本該告辭。但他想說的話還沒說,因也就沒走,自端著茶盞也到了書案旁,卻見於東軍著落在山川地理圖上地眼神與手指已悄然向旁邊滑去。

看來他是有心要調整線路了,見到這一幕,唐成心裡咯噔一跳,他這心裡早就想好的話再不說可就沒機會了。

“大人,屬下還有些關於修路的思量想要說說”。

許是唐成話裡的修路兩字合了於東軍的心思,他倒沒有什麼不耐,說”。

“本道山大樹多,自古以來交通各方都極是不便,這種情形不僅是房州,幾乎是各州均是如此。地方雖有心改善現狀,但一則地方貧瘠難以承當如此浩大工程的花銷,再則也無統一管理,即便地方能排除萬難修些路出來,也多是各自為政,修的都是州內道路。以致於偌大一個山南東道,竟無一條象樣的通衢官道”。

“山南毗鄰劍南道,本使此次一路西來,看這道路竟是比之蜀道也好不到那兒去”,於東軍聞言點了點頭後,隨即又無奈地搖了搖頭,“地勢使之然,由來非一朝,如之奈何?此番這條靡費甚巨的房州之路能修成已是陛下天恩,其它州……難!”。

“這倒不需都像房州一樣從道城修路過來,屬下的意思是藉著這次朝廷大修此路的機會,使比鄰各州各修一條連線房州地大路,如此以來,便能形成一條路網,將道城、房州及比鄰各州連線一處,雖無官道之名而實有其實了”。

“此事本使也曾想過”,於東軍聞言再次將唐成細細的打量了一遍,眼神兒中又多了幾分讚許之色,“但這事說來容易做來卻難,此次朝廷下撥的錢糧及徭役額度用之房州尚有不足,本道各州又自貧瘠,卻拿什麼來修這路網?沒有錢糧,又沒有記功,修路又是個艱難無比的差事,就譬如這金州,姚榮富可願承擔此事?”。

言至此處,於東軍搖了搖頭,“本使雖有此心,然則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再則房州之路未修好之前,實也無此精力與地方州府虛耗此事,是以也只能是想想罷了,路網……好說法啊,只能留待以後了”,說到路網時,於東軍雙眼神采熠熠,但最終卻只能歸為一聲浩嘆。

“大人倒不需擔心這些,這條連線房州的道路金州自己就可以修”。

“此話當真?”。

“當真”,唐成的眼神堅定的迎上了於東軍。

“沒有錢糧撥付?沒有徭役額度?”。

“大人若真是沒有,也便罷了”。

東軍緊盯著唐成的眼睛,“誰來修?”。

“若是大人肯就此修路之事令州衙,姚使君又信得過地話”,唐成長吐出一口氣,肅容間一字一頓道:“屬下願做這毛遂自薦之人”。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