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天海閣佈置格局井井有條,層次分明:南邊樓閣美景悠然,氣象儒雅,是為納藏經書之地;北邊樓閣肅氣凌霄,劍戟交響,是為演藝習武之地;東邊樓閣紅花綠葉,香氣四溢,是為天宗傳道之地;西邊樓閣八卦在牆,蝴蝶漫天,是為人宗授業之地。
大周國教,天人二宗,臥虎藏龍,深不可測。天宗掌教玲瓏大師修道心法乃是“天女散花”神功,由於此法只適合女子修煉,故而天宗弟子盡是女身。但人宗卻是無有限制,北冥大師的心法“蝶夢奇笈”男女均可修煉,故而人宗有男有女,人丁興旺。
北冥大師攜著楊起馭蝶乘霧,雲遊在人宗十二峰巒之間,楊起好奇的四處張望,左邊瞧瞧,右邊瞧瞧,看得是不亦樂乎,喜不自勝。北冥大師忽然說道:“從今往後,你就是國教人宗一脈的弟子,此處便是你修真煉道之地。”
楊起目光落在北冥大師身上,問道:“大師,這裡好美,從今往後我真的可以在這裡住下來麼?只是此處如此美麗,宛如仙境,居住需要的銀兩必然不菲,我身上只有十兩銀錢,想必遠遠不夠。此生能至此一遊,已是心滿意足,可慰平生,不敢再有奢求,您還是帶著我早早離去作罷。”
北冥大師微微一笑,說道:“雲天海閣,若是無緣之輩,縱有千金,亦是不能踏足寸步;而若是有緣之人,即便身無分文,貧困潦倒,亦能在此來去自如。你既與我相遇洛陽,便是有緣,自當分文不收,大可放心住下便是。只是門規有載,初入師門的弟子都要務活期滿三年,挑水砍柴,洗衣做飯,不知你能否承受?”
楊起聞言,面露哀色,說道:“自從爺爺生病,臥床不起,都是我在照顧他的。說起來,真的很懷念照顧爺爺的那段日子,雖然每天都要忙裡忙外,但那卻是我今生度過的最美好歲月。”楊起忽然轉色說道:“大師放心,只要能住在這裡已是人生至幸,三世福緣,做些務活又算得了甚麼呢?”
北冥大師目光柔和,輕聲說道:“悲歡離合,陰晴圓缺,自古難全。往事便讓它隨風而逝,湮滅於歲月光陰。牽腸掛肚,苦戀殘夢,到頭來傷的不過是你。大道無情,需卻塵緣,倘若你無法超脫世俗,雲遊天外,怕是今生今世與道無緣。不如趁早迴歸凡塵,平平淡淡度過此生,倒不失為一樁美事。”
楊起似有領悟,似無領悟,問道:“大師,若是道已有路,路在前方,那為何我們還在苦苦求索,豈非是在荒度光陰,虛卻歲月?大道無情,大道有情,無情有情,何人能辨,何人能解?既然無人能辨,無人能解,那又為何如此篤定大道無情?”
楊起的三個問題,令得北冥大師啞口無言,豁然開朗,說道:“想不到老夫修道三百餘載,自以為頗有頓悟,豈知今日忽聞門下弟子一言,方覺以往大道,大錯特錯,謬論層層。楊起,你固然天資尋常,甚至愚不可及,但你內心至純至真,至善至尚,三界大道,必有你一席之地。”
楊起從未接觸修道,豈知北冥大師說些甚麼,不過還是點了點頭,緊隨著又問道:“大師,這裡亦是雲天海閣麼?”
北冥大師點了點頭,目視四方,說道:“雲天海閣囊括萬里,廣袤無際,你現在見到的一切風景,都是國教聖地。我們人宗位於雲天西部,共有十二峰巒,重巖疊嶂,巍峨聳立。”北冥大師指著前方四座高聳入雲的峰巒說道:“你瞧,那四座最高的峰巒,正是目前人宗四脈:東首名缺,西首名衝,南首名屈,北首名拙。峰巒肅立四方,鶴立雞群,宛如鎮守天關,捍衛人宗。”
楊起摸了摸腦袋笑著說道:“四峰巍峨連綿,山勢險峻,可謂是當世奇景,外界難求,想必這些名字是大有來頭罷!”
北冥大師點了點頭,對楊起的表現甚是肯定,而後說道:“正是,的確大有來頭。《道經》有載:‘大成若缺,大盈若衝,大直若屈,大巧若拙。’當年國教祖師以道成法,開立門戶,敬奉《道經》為國教經典,閒暇之時,於是便從《道經》典籍中給予四峰名謂,流傳至今。當然,不止人宗,天宗亦是這般。”
楊起明白了過來,但又問道:“大師,《道經》是甚麼東西?瞧那名字應該是一本經書。既然能被奉為國教經典,流傳至今,想必書中記載內容博大精深,玄奧莫測,若是能有機會的話,真想好好品閱一番。”
北冥大師說道:“《道經》的確博大精深,故而並非常人能夠品出個中玄妙,需要三世奇緣。若是你想品閱一番,從今往後,要勤學苦練,等你修為足夠,自當能有機會。只是《道經》內容生澀,靈怪無比,蘊含大道哲理,世界真諦,除卻當年那位著書大能高士,古往今來,無人能夠窺其法門。”
楊起心中震撼無比,難以想象《道經》竟是如此高深莫測,這時腦海突然浮現一個名字,當下問道:“大師,難道連聖尊都不能麼?”
北冥大師目光平靜,說道:“不能。”接著再次開口:“當年聖尊在品閱《道經》之後,吐出的第一句話便是‘道無止境’四字,連連數日,脫口即出。從那時起,聖尊每日都會花費些許工夫,用來品閱經書,至今不斷,終於獲益匪淺。”
雖然楊起與聖尊只有一面之緣,但足以深刻會其博古通今,學富五車,高深莫測。何況大周國教,天下聞名,能位列聖尊自是當世一等一的人物,若是連這等高人都不能窺悟真諦,怕是無人能及。楊起驀然向北冥大師問道:“《道經》玄妙絕倫,奧義無窮,究竟是甚麼模樣的前輩高士,方能著此經典,流芳百世?”